南韓將立百病毒感染症列為第一級傳染病 政策與風險重點解讀

2025-09-09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南韓將立百病毒感染症列為第一級傳染病 政策與風險重點解讀

南韓近日把立百病毒感染症列為第一級傳染病,本文以科普角度說明立百病毒(尼帕病毒)的來源、傳播途徑、臨床表現與國際疫情觀察,並整理檢驗與通報措施與民眾防護考量,協助理解風險與就醫時機。

立百病毒感染症是什麼

立百病毒感染症又稱尼帕病毒感染,由亨尼帕病毒屬的 RNA 病毒引起。該病毒最早於1998年在馬來西亞豬場被發現,之後在南亞地區多次零星出現。感染者臨床表現範圍廣泛,從無症狀到嚴重神經系統併發症皆有報告。

病毒宿主與傳播途徑

自然宿主主要為吸血果蝠等蝙蝠類,病毒可透過中間宿主如豬等家畜放大並傳播給人類。在某些地區也有直接由蝙蝠或被污染的食物、環境接觸而感染的案例。人際間的直接傳播在特定情境下亦有發生,因此公共衛生單位通常會加強接觸者追蹤與隔離措施。

臨床症狀與致死率

早期症狀多類似流感,包括發燒、頭痛、倦怠與呼吸道症狀;嚴重病例可發展為腦炎,出現抽搐、意識改變,病程在數日內可能快速惡化。文獻與疫情通報指出個案致死率在40%至75%間,且康復者可能出現長期神經學後遺症。

檢驗、通報與各國應對差異

由於臨床初期可能與其他呼吸道或神經感染相似,確診需依賴實驗室檢驗與流行病學調查。部分國家已將此病列入高等級通報或檢疫管理措施,例如要求來自疫情地區的入境者進行健康申報與追蹤。公共衛生單位會視國際疫情動態調整通報與隔離標準。

誰較易受影響與民眾防護要點

  • 較常接觸可能帶菌動物或在疫情地區活動的人群風險較高。
  • 在疫情相關地區,避免接觸野生或不明健康狀況的家畜及其分泌物,避免食用未經處理的潛在污染食物。
  • 若出現呼吸道或神經系統相關症狀並有流行病學接觸史,應儘速諮詢醫療專業人員,避免延誤診治與造成二次傳播。

國際疫情動態與本地監測重點

目前國際通報病例以印度、孟加拉等南亞地區為多,若疫情擴散或病毒特性改變,各國公共衛生政策可能調整為更高等級的通報或檢疫管理。國內公共衛生與臨床檢驗系統應持續進行監測與檢驗能量維持,以便在必要時迅速通報與介入。

本報導以科普視角整理現有資訊,提醒讀者關注官方發布的疫情通報與衛生單位建議;有疑慮時請與當地合格醫療專業人員聯繫,避免延誤就醫或防疫處置。

重點回顧

立百病毒為蝙蝠宿主的高風險病毒,可經動物或接觸傳播;重症可致腦炎與高致死率。本文整理病毒特性、傳播途徑、臨床警訊與公共衛生通報要點,並提醒監測與就醫時機的限制與不確定性。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