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將立百病毒列為一級傳染病 台灣關注疫情與防護要點

2025-09-09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南韓將立百病毒列為一級傳染病 台灣關注疫情與防護要點

立百病毒為人畜共通病毒,國際有高死亡率案例。本文整理病毒特性、主要傳播途徑、臨床表現與日常與醫療防護要點,協助讀者掌握風險辨識與就醫時機。

立百病毒是什麼

立百病毒(Nipah virus)屬於副黏液病毒科,天然宿主多為某些蝙蝠種群。病毒可在動物之間傳播,並透過動物或被污染的物品傳染人類。近年部分國家出現群聚與重症病例,引發公共衛生關注。

主要傳播途徑與高風險接觸情境

病毒傳播途徑以接觸感染動物或其分泌物為主,常見情境包括接觸生病的豬隻或其他被感染的中間宿主。果蝠分泌物(尿液、唾液)可能污染果實或食物,食用受污染的果品或飲料亦有感染風險。

另有報告指出有限度的人傳人情形,通常與直接接觸患者的分泌物或排泄物有關。面對疑似或確診個案時,醫療與照護人員應注意避免直接接觸血液或體液。

臨床表現與可能後遺症

立百病毒感染初期症狀可與一般呼吸道感染或流感類似,也有無症狀者。部分病例會出現急性呼吸道症狀,嚴重者可能發展為腦炎,伴隨抽搐與意識改變,病程可快速惡化至昏迷。

痊癒者亦可能出現神經學後遺症,例如抽搐或行為與人格改變等,需要後續的長期觀察與復健支援。

預防措施與個人防護

減少接觸來源與環境暴露是預防要點,可採取下列一般性措施:

  • 避免接觸果蝠活動或疫情流行地區的家畜,特別是生病的豬隻與其他可疑動物。
  • 避免食用可能被果蝠尿液或唾液污染的水果、椰棗或樹汁;食用前應充分清洗或烹煮。
  • 接觸動物或處理動物組織時配戴手套、口罩與適當工作服,並於結束後以肥皂徹底洗手。
  • 落實餐飲衛生與個人清潔習慣,接觸動物後避免用手觸碰口鼻。
  • 在醫療照護情境中,遵守標準感染管制措施,避免接觸患者血液、唾液或腦脊髓液等體液,照護或探視後應以肥皂或含酒精手部消毒液清潔手部。

何時應就醫或通報

若出現發燒、呼吸道症狀或神經系統症狀,且有動物接觸史、食用可疑來源的食品或接觸疑似病例的情況,建議儘速就醫並如實告知旅遊史與接觸史,以利醫療人員進行風險評估與必要之檢查。

本類資訊屬一般衛教與風險提示,具體檢查與處置應依醫療專業人員評估為準。

面對國際疫情變動,公共衛生單位會根據流行趨勢評估法定傳染病管理等級。民眾可透過遵守基本防護與衛生習慣,降低接觸風險並及早就醫以獲得專業評估與照護。關注疫情時,避免恐慌,依照當地防疫機制與醫療建議行動。

重點回顧

立百病毒為蝙蝠為宿主的人畜共通病毒,傳播可經由接觸感染動物或被污染食物並有有限人傳人風險。掌握接觸史、落實個人與環境衛生以及在疑似暴露後儘速就醫,可減少感染與嚴重後果,但診治與疫情監測仍依醫療與公共衛生單位指引為主。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