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將立百病毒列為法定傳染病 解析風險與防護重點

2025-09-09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南韓將立百病毒列為法定傳染病 解析風險與防護重點

南韓最近將立百病毒列為法定傳染病,本文說明立百病毒的致病來源、常見傳播途徑、臨床表現與日常與院內防護要點,並說明檢驗與通報的基本方向,提供讀者掌握風險與自我防護的實務資訊。

事件背景與疾管回應

近期南韓宣布把立百病毒列為法定第一級傳染病,引起各地公共衛生單位關注。疾管機關表示,目前國際流行趨勢未見大規模改變,但會持續監測外部疫情動態並提供臨床檢驗與通報協助,必要時會啟動更嚴格的防疫措施或通報規範。

立百病毒是什麼

立百病毒(Nipah virus)屬於副黏液病毒科的Henipavirus屬,天然宿主為某些果蝠。病毒曾在1999年於馬來西亞與新加坡造成疫情,之後在孟加拉與印度間斷出現病例。立百病毒能感染多種動物並可能經由中間宿主傳播給人類。

流行病學與傳播方式

立百病毒可透過多種途徑進入人群。常見的暴露來源包括直接接觸受感染動物(例如豬)或其分泌物,以及吸入呼吸道飛沫或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食用受果蝠尿液或唾液污染的水果或植物性飲品也曾被認為是感染途徑。此外,在一些疫情調查中觀察到有限度的人傳人案例,通常與密切接觸患者的體液或分泌物有關。

臨床表現與高風險族群

立百病毒感染早期症狀常類似流感,包括發燒、頭痛與肌肉痠痛;部分病例可能沒有明顯症狀。少數個案會出現嚴重呼吸道症狀或中樞神經系統受累,像是腦炎、抽搐,並可能在短時間內惡化。高風險族群包括曾接觸動物或處理動物組織的工作者,以及與感染者有密切接觸的照護者或家庭成員。

檢查通報與就醫時機

臨床上若出現疑似症狀並有相關接觸史,醫師會評估是否進行實驗室檢驗並依規定通報相關衛生機構。當出現快速惡化的呼吸或神經症狀,或在已知疫情地區出現可疑暴露史時,建議儘速就醫並告知醫療人員接觸史,以利醫療評估與適當檢驗。

日常防護與院內感染控制

個人防護重點包括避免接觸可能感染的果蝠及流行地區的病畜,選購與食用乾淨處理的水果與食品。接觸動物或潛在污染物時,應落實手部衛生,必要時佩戴手套與口罩,處理動物組織時採取適當防護。醫療環境應強化標準防護措施,避免直接接觸患者血液或體液,並於接觸後以肥皂或含酒精之洗手液清潔。

公共衛生面向要持續監測可能的動物宿主與人際傳播情形,並在出現異常流行趨勢時調整通報與防疫策略。一般民眾以預防暴露、加強個人衛生及在必要時配合衛生機關建議為主。

作為醫療與公共衛生資訊的整理,本欄旨在提供可理解的風險認知與防護要點,提醒民眾在有高風險接觸或出現嚴重症狀時應儘速與醫療機構聯繫,並遵循當地衛生機關的檢驗與通報流程。

重點回顧

立百病毒來自果蝠,可經動物或受污染食物及有限人傳人傳播;本文說明傳染來源、臨床警訊與預防要點,並提醒及時通報與就醫的重要性,且防疫需注意檢驗與院內感染控制的限制。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