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整理立百病毒(Nipah virus)基本特性、可能症狀、國際與國內監測現況,說明目前我國的風險評估與檢驗準備,供一般讀者了解防疫重點與就醫訊號。
立百病毒是什麼與傳播途徑
立百病毒為一種由蝙蝠為主要自然宿主的病毒,已在狐蝠屬及其他蝙蝠種類中被發現。病毒可經由感染動物傳播至人類,例如接觸生病的豬、馬或其他中間宿主,或接觸其口鼻分泌物與組織。
另外,若水果或樹汁遭到受感染蝙蝠的尿液或唾液污染,食用後也可能感染。部分地區曾記錄到經由接觸患者分泌物或排泄物等造成的人傳人案例。
主要臨床表現與可能併發
立百病毒感染初期症狀常類似流感,範圍從無症狀到輕微呼吸道症狀不等。少數個案會出現嚴重急性呼吸道症狀或腦炎,可能合併抽搐,病情在24到48小時內快速惡化至昏迷。
康復者有時會留下後遺症,例如抽搐或行為與人格改變,因此出現神經學症狀時應提高警覺並尋求醫療評估。
國際疫情與防疫因應現況
世界衛生組織在2016年將立百病毒列為高風險病原,呼籲各國加強疫苗與治療研究。近年印度等地仍有零星病例通報,並觀察到局部地區的人傳人事件。
部分國家已依風險調整入境檢疫或通報措施,相關衛生單位會根據國際疫情動向調整檢疫與通報政策。
我國監測作為與風險評估
我國自2018年起將立百病毒列為重點監視疾病,建立檢驗技術與通報流程。醫療院所若符合通報條件即可採檢並送驗,但迄今尚未接獲相關通報。
疾管單位說明,已對社區中不明原因的腦炎個案進行檢測,超過兩千宗樣本未檢出立百病毒;動物監測亦未在本土蝙蝠中發現該病毒。國內養豬產業多為現代化場,並有進口限制等措施,故整體評估目前感染風險偏低。
衛生主管機關表示將持續監測國際與國內的流行病學變化,維持通報與檢驗能力,若後續觀察到情勢有變化,會調整法定傳染病管理或其他防疫措施。讀者若對個人風險或症狀有疑慮,應儘速諮詢合格醫療專業人員,以免延誤診治。
重點回顧
立百病毒以蝙蝠為宿主,可能透過感染動物或受污染食物傳播;我國自2018年列為監視對象,目前檢驗與監測未見本土感染,風險評估仍以低為主,但需持續關注國際疫情變化。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