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印度與孟加拉出現立百病毒病例,本文整理我國監測現況、可能傳播途徑、典型臨床表現與檢驗重點,說明何時應提高警覺與就醫,以及目前防疫與監測限制,提供公眾資訊型參考。
立百病毒是什麼
立百病毒(Nipah virus)為一種人畜共通病毒,世界衛生組織在2016年將其列為高風險病原。感染者可出現呼吸道症狀或腦炎,部分病例病程嚴重且致死率較高,因此各國在疫情出現時會強化監測與防範。
傳播途徑與高風險族群
立百病毒的自然宿主以果蝠為主,中間宿主可能包括豬等家畜。人類通常因直接接觸感染動物或其分泌物,或攝食遭果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而受到感染。養豬相關工作者、處理動物分泌物的農場人員,以及到疫區旅遊或從疫區入境者屬於需注意的族群。
可能的暴露情形
- 接觸病豬或豬體液
- 食用或處理被果蝠尿液或唾液污染的水果或食物
- 在疫情區域與病例或感染動物的近距離接觸
我國的監測現況與風險評估
疾管署表示,我國自2018年已將立百病毒列為重點加強監測項目,建立檢驗技術與通報流程。農業相關監測未在本土豬隻或本地採樣蝙蝠中檢出立百病毒,且我國對高風險地區的動物輸入已有相關管制措施,整體感染風險被評估為相對低。
臨床檢驗與醫療通報要點
醫療院所若遇不明原因的腦炎或疑似病例,應依既有通報與檢驗流程採檢並通報主管機關。疾管署已公布相關檢驗流程與通報指引,以利及早辨識疑似感染個案並啟動防疫作為。
個人與社區的預防建議
日常防護以避免接觸野生果蝠及可疑感染動物、避免食用未經妥善處理的野外食物為主。農場管理與動物飼育採用現代化、生物安全措施,可降低牲畜接觸野生宿主的機會。若前往疫情地區或處理動物,應依當地公共衛生建議採取適當防護。
何時應就醫或通報醫療人員
若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燒合併呼吸道症狀或意識改變,且有前往疫區、接觸動物或處理動物相關暴露史,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療人員旅遊與暴露史,以利臨床評估與必要的檢驗通報。本文僅為資訊說明,不取代臨床診斷或專業醫療建議。
疾管署表示會持續監測國際疫情動態,並依情勢調整監測策略,必要時會進一步提升管理等級或通報機制。民眾可透過官方發布的檢疫與健康指引掌握最新資訊,醫療與農業相關單位亦應維持警覺並強化通報與檢驗準備。
重點回顧
我國自2018年列為重點監測,立百病毒以果蝠為宿主、可透過動物或污染食物傳播,現階段本土風險評估為低,但需持續監測、加強檢驗與通報機制,並注意農場生物安全與旅行暴露風險。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