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床案例提醒乳頭濕疹或乳暈持續發紅、滲液與形狀改變可能與乳癌相關聯。本文整理病程表現、影像檢查與外科治療選項,以及何時應就醫與後續追蹤要點,協助讀者掌握早期偵測與醫療溝通重點。
臨床案例摘要
一名60歲婦人因右側乳頭反覆出現濕疹樣改變、發紅且有滲液並伴隨乳頭形狀改變,經皮膚科門診治療數月未改善後轉至乳房專科檢查。乳房超音波發現乳頭下方有邊緣不規則且部分模糊的兩處病灶,穿刺切片後確診為乳癌第二期。
乳頭濕疹的臨床意義
乳頭或乳暈長期濕疹、糜爛、潰瘍或分泌物,尤其伴隨形狀改變時,應被視為需要進一步評估的症狀。臨床上有一部分患者合併乳房內同時存在的惡性或原位病灶,必要時需排除局部以外的病變。
根據臨床觀察,約有相當比例的乳頭病灶患者會同時發現乳房內其他病灶,但每位病人的情況不同,影像與病理檢查是判定下一步處置的關鍵。
檢查流程與診斷工具
當乳頭濕疹持續超過兩週或局部治療無效時,建議至乳房外科接受進一步評估。常用的影像檢查包含乳房超音波與乳房攝影,視情況可能安排穿刺切片以取得病理診斷。
超音波在評估乳頭下方可疑病灶時扮演重要角色,並可配合其他檢查判斷病灶範圍與性質。確診後由醫療團隊評估分期與治療選項。
手術方式與後續治療考量
針對乳頭附近的局限性病灶,醫師可能採用部分乳房切除配合前哨淋巴採樣等保乳手術,或視腫瘤大小與位置選擇更廣泛的切除方式。所謂中央切法可在保留部分乳房組織的前提下切除乳頭與下方病灶。
術後是否搭配放射治療或系統性治療(如荷爾蒙治療、化療或標靶治療)會依腫瘤特性與分期而定。這些安排旨在降低局部復發風險並對全身風險進行管理,治療計畫需個人化討論。
何時就醫與篩檢建議
若出現乳頭或乳暈持續濕疹、滲液、破損或形狀改變,並在兩週以上未改善,建議儘速就醫以進行乳房影像與必要檢查。早期評估有助於盡快取得診斷與討論治療選項。
臨床上建議配合規律的乳房攝影篩檢與自我檢查,醫師會依年齡、家族史與個別風險評估是否補充超音波等檢查。檢查頻率與適用族群應依醫療專業人員建議調整。
面對乳頭異常表現時,鼓勵與醫療團隊保持溝通,了解檢查結果與可行的治療選項,並在治療與追蹤計畫中討論外觀與功能等患者關切的議題,以利共同決策。
重點回顧
持續性乳頭濕疹或滲液伴隨形狀改變可能提示乳房內合併病灶,建議超過兩週未改善即至乳房外科評估。影像與病理檢查決定治療路徑,手術與放射或系統性治療需個別化評估,早期診治有助於醫療規劃與後續追蹤。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