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家庭群聚造成三例百日咳確診 指標個案為一個月大男嬰仍在院治療

2025-09-09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北部家庭群聚造成三例百日咳確診 指標個案為一個月大男嬰仍在院治療

疾管署通報北部發生一起家庭群聚,三例百日咳確診含一名未達疫苗接種年齡的嬰兒仍住院中。本文說明病例情況、常見症狀、接觸者處置與民眾就醫時機,提供衛教與防疫提醒以利早期辨識與防止擴散。

此次群聚與臨床經過

衛生單位指出,此次通報為北部一起家庭群聚,指標個案為一個月大男嬰,於八月中旬出現咳嗽,隨後出現食慾下降、尿量減少與呼吸加快等情形,經急診評估有呼吸窘迫及血氧下降,曾入住加護病房並接受插管治療,檢驗於八月下旬確診為百日咳,住院期間病情有改善後轉入一般病房,仍在院觀察與治療。

接觸者調查與防治措施

衛生單位已匡列十四名密切接觸者,其中五名為同住家人。案母及未滿一歲案姐先於八月曾出現咳嗽,後於九月初檢驗陽性確診。所有同住接觸者已完成採檢並接受預防性投藥,衛生單位將持續監測接觸者至既定觀察終止日。

檢測與監測重點

  • 確診依實驗室檢測為準,密切接觸者需遵照衛生單位安排採檢與追蹤。
  • 對於尚未接種或免疫未成熟的嬰幼兒,發現接觸風險時應儘速尋求醫療評估。

本土疫情概況與年齡分布

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今年截至九月八日本土累計四十四例百日咳確定病例,包含多起家庭群聚與延伸的校園個案。年齡分布以十一至十八歲者較多(十六例),其次為六個月以下嬰兒(十一例),顯示青少年與嬰幼兒皆為需關注的族群。

國際情勢與抗藥性通報

國際上多國亦出現增加趨勢,部分地區通報病例明顯上升並伴有嚴重病例或抗藥性菌株出現。面對全球疫情變化,監測、檢驗與疫苗接種等公共衛生措施仍為重要防護手段。

症狀辨識與何時就醫

百日咳初期常與感冒相似,民眾應注意陣發性嚴重咳嗽、喘鳴聲、咳嗽後面色潮紅或發紫、咳嗽後嘔吐等症狀。若出現呼吸急促、口唇或臉色異常、進食困難或尿量明顯減少等警訊,應及時就醫評估與診斷,以免延誤治療或傳染給嬰幼兒和高風險族群。

預防與家庭照護要點

  • 成人及青少年如屬高接觸風險工作者或家庭有嬰幼兒,應依公衛建議接種或檢視疫苗接種紀錄。
  • 出現呼吸道感染症狀時應避免接觸嬰幼兒與免疫低下者,並配合醫療與衛生單位的指示進行檢測與必要處置。
  • 家庭中若有確診或疑似個案,應配合隔離與接觸者追蹤,並留意症狀變化。

面對社區感染風險,醫療與公共衛生機構均呼籲提高警覺,及早辨識症狀並依規定接受檢測與追蹤,可降低對嬰幼兒與其他易感族群造成的影響。作為專欄觀察者,我們應關注病例變化與防治建議,並鼓勵有疑慮者尋求專業評估以維護個人與家庭健康。

重點回顧

本文說明北部家庭群聚導致三例百日咳確診與接觸者處置重點,提及嬰幼兒高風險與早期症狀辨識的實務價值,同時提醒疫情與菌株變化仍有不確定性需持續監測與專業診療。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