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導聚焦一場由醫院營養部與在地教會合作的兒童青少年營養教育活動,說明教學內容、現況數據與家庭可行的飲食與生活策略,提供家長在開學階段調整日常習慣的實務參考。
活動設計與教學重點
學期開學前,彰化基督教醫院營養部與當地教會合辦「兒童青少年健康體位營養DIY」課程,約有近40位學童與25位家長參與。課程採動畫說明五大類食物、互動有獎問答,並安排學童實作以新鮮水果、無糖益生菌優格與燕麥餅組成的優格杯,強調將知識轉化為日常可執行的點心選擇。
活動以衛教與親子實作為主軸,目的在於讓家長理解日常飲食結構與點心替代選項,並透過簡單示範降低回家實作的門檻。
兒童青少年肥胖現況與健康風險
營養部指出,依據衛福部國健署調查,7至12歲、13至15歲與16至18歲族群中,過重及肥胖比率分別約為26.7%、30.6%與28.9%。此一現況指出兒童青少年群體中有相當比例面臨體位相關挑戰。
肥胖在成長期可能影響骨骼、呼吸與內分泌系統,亦可能提高日後慢性疾病的潛在風險。這類資訊在教育活動中被用來說明為何均衡飲食與適量活動重要,但具體醫療評估仍需由專業醫療人員執行。
家庭可採取的飲食與生活策略
營養師在活動中建議從三方面著手以協助體重管理,並鼓勵家長與孩童共同參與調整:
- 健康飲食:增加蔬果、全穀與豆類攝取,減少精緻澱粉與含糖飲料的頻率。
- 規律活動:養成每日身體活動與固定運動的習慣,將活動融入家庭日常。
- 充足睡眠:維持穩定睡眠有助於成長與荷爾蒙調節。
此外,活動提到可參考以蔬果、全穀與豆類為主的飲食模式,作為提高飽足感與攝取抗氧化營養素的方向,但任何飲食調整應考量個人需求與專業建議。
社群合作與推廣方向
主辦單位表示,透過醫院與教會的合作,將課程延伸至兒童主日學與教會社群,增加接觸面與家長參與度。這類跨機構的衛教活動有助於把健康資訊帶入家庭與社區,並以實作降低理論與日常生活之間的落差。
本次活動在輕鬆的教學氛圍中結合互動與實作,既提供家長對於開學期間飲食調整的具體建議,也強調家庭在日常三餐與點心選擇上的關鍵角色。未來持續以在地合作推廣健康教育,有助於建立更廣泛的支持網絡,協助兒童與青少年在成長期養成更穩健的飲食與生活習慣。
重點回顧
本活動以互動動畫與親子實作傳授兒童青少年營養與體位管理要點,提供可行的飲食、活動與睡眠策略,並說明社區合作在推廣健康教育上的價值與限制。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