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來的國際研究著重於分析身體質量指數(BMI)對新冠(COVID-19)疫苗免疫反應的影響。隨著台灣逐步開放新冠疫苗接種,專家提醒,肥胖族群在疫苗的保護效能上可能會遇到挑戰。本文將探討肥胖如何影響疫苗免疫力,並提出相應的疫苗施打建議。
肥胖者接種新冠疫苗抗體反應減弱
根據英國《衛報》報導,一項來自義大利的研究指出,BMI超過30的肥胖者在接種完兩劑疫苗後,抗體水準僅是正常體重者的一半。研究發現,人體脂肪積聚過多可能干擾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導致疫苗刺激產生的抗體數不足。相較之下,較苗條或較年輕的族群,其疫苗反應較為明顯且有效。
針對肥胖族群的疫苗策略建議
專家指出,為保障肥胖群體的免疫效果,疫苗接種計劃應該做出調整,例如加強疫苗劑量或增加接種次數,以彌補抗體不足的問題。此外,長期追蹤免疫反應,尤其是在肥胖比例較高的國家,將有助於精確掌握群體免疫力狀況,避免疫苗效果的低估與免疫漏失。
肥胖與新冠感染的高風險因素
美國部分州份已經將肥胖列入新冠疫苗優先接種的對象,主要原因在於肥胖者感染新冠後,重症率高於一般人群。研究顯示,成人BMI高於27不僅降低疫苗抗體產生,也會使患者感染後症狀更為嚴重,甚至出現持續性症狀。此外,BMI越高,感染後再次染疫的風險也越大。
為何肥胖會削弱免疫力
英國倫敦皇家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免疫學教授指出,肥胖會使免疫系統變得脆弱,脂肪組織過多干擾免疫細胞的正常功能,進而降低疫苗產生的抗體。此外,脂肪集中在腹部和胸部的「蘋果型」肥胖更容易影響呼吸和循環功能,增加感染新冠的風險。
肥胖與免疫力下降的機制解讀
肥胖者常伴隨高血壓、第二型糖尿病等疾病,這些多合併症會引發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狀態,削弱身體的自我免疫調節能力。身體新陳代謝變差,也使得免疫細胞反應不佳,降低對病毒的抵抗力,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減重的重要性與疫苗施打契機
專家建議,在疫情期間,肥胖族群應積極調整生活習慣,包括規律運動、飲食均衡、控制高熱量食物攝取,以改善身體狀況。藉由疫苗接種,既有機會降低感染風險,也能藉此激勵肥胖者進行健康管理,提升整體免疫功能。
結合瘦身與疫苗的雙贏策略
國內最新的國民營養調查顯示,約一半成人BMI超出正常範圍,肥胖問題亟需重視。疫苗施打之餘,推動減重目標不僅有助於預防重症,亦可能提升疫苗的免疫效果。建議采取包括增加日常運動、飲食改善以及生活習慣調整的多重措施,逐步改善肥胖狀況,強化整體免疫力。
實踐建議
- 每天進行適度運動,如快走、游泳或騎單車20至30分鐘。
- 多食用蔬菜、水果與全穀類,並選擇低脂高蛋白的蛋白質來源,例如魚肉與堅果。
- 適度控制高熱量與高油脂的飲食習慣,避免暴飲暴食。
在新冠疫情持續的當下,肥胖不僅是身體健康的隱患,更直接影響疫苗的免疫效能。調整生活習慣,並積極接受疫苗,或許才能在這場疫情中取得更好的保護效果。以科學的態度面對健康議題,仍是我們最重要的準則。
資料主要來自多國研究報告和專家分析,提醒各界關注肥胖對新冠疫苗免疫反應的潛在影響,並正視體重管理的重要性,以提升全民的疫苗接種效果與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