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冒名LINE帳號與網路問診風險解析

2025-10-22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醫師冒名LINE帳號與網路問診風險解析

醫師冒名LINE帳號發生後院方澄清為詐騙,本文說明網路問診風險與常見手法,提示如何辨識假帳號、正確就醫與掛號管道,並說明發現疑似詐騙時可採取的通報步驟與保留證據的重要性,強調以醫療院所官方掛號系統為主以免受騙。

事件概述與官方澄清

近日有醫師被冒名在通訊軟體上建立帳號,宣稱可提供網路問診並推薦保健商品。該醫師所屬醫療機構對外說明,相關個人社群帳號並非醫師本人所設,所宣稱的網路看診與產品代言皆屬詐騙行為。院方提醒民眾應以醫療院所的官方掛號與診療流程為主,不宜透過未驗證的個人帳號進行診療或金流交易。

為何會出現冒名帳號

門診熱門或掛號困難時,民眾對快速諮詢的需求增高,部分不法者便利用名醫名號建立假帳號吸引求診者聯繫。常見手法包括宣稱線上問診、出售保健產品或要求先付款等,這些方法以取得金錢或個人資料為目的。

網路問診的風險有哪些

  • 身份與專業難以驗證,可能接收錯誤或誤導性建議。
  • 個資與付款資訊有被濫用或外洩的風險。
  • 未經面對面檢查的診斷可能延誤必要的醫療處置。

如何辨別假帳號與可疑問診

簡單的檢查包括確認醫師是否在院方公開名單中、是否透過醫院官方平台辦理掛號,以及詢問是否能檢視醫師的正式執業證明。慎防要求先付款或以購買商品作為診療條件的情形,並留意語句是否出現促銷或強迫交易的訊息。

發現疑似詐騙時可採取的步驟

  • 立即停止與可疑帳號的金流或敏感資訊交換。
  • 將通訊記錄與交易憑證保留,作為後續檢舉或調查之用。
  • 向相關醫療機構查證帳號真偽並依院方指示處理。

面對網路問診的興起,民眾可將官方掛號系統與院方公告視為首選管道,並在需要時尋求面對面診療以確認診斷與治療計畫。對於任何聲稱可立即線上診治或要求先行購買商品的個別帳號,應維持警覺並以保護個資為優先。

重點回顧

本案指出醫師姓名遭冒用以LINE提供網路問診並推銷產品,建議以醫院官方掛號與身分查核為主,民眾應保留通訊紀錄並向院方或主管機關通報,但網路判別仍有困難需持續警覺,並注意個資風險與求助專業。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