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健檢意外發現陳昇進行手術治療,呼籲口腔健康早預防

2025-08-07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口腔癌健檢意外發現陳昇進行手術治療,呼籲口腔健康早預防

針對口腔癌的防範與早期診斷,醫療專家提醒,經由定期進行口腔健康檢查,可及早發現異常,避免潛藏的疾病進展成為嚴重的健康危機。近日,知名歌手陳昇在例行健康檢查中,意外驗出口腔腫瘤,經醫療團隊診斷後,進行手術切除,成功控制病情,並提醒大眾口腔疾病的嚴重性與預防重要性。

口腔癌的風險因素與預防方法

口腔癌屬於頭頸部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在台灣,口腔腫瘤是男性中第四常見的癌症,僅次於肺癌、肝癌和大腸癌。其主要風險因素包括吸菸、檳榔嚼食以及過量飲酒,這些行為會導致口腔黏膜局部受刺激,增加癌變的風險。此外,口腔黏膜的慢性傷口或潰瘍未獲及時治療,也是誘發口腔癌的潛在原因。

口腔黏膜疾病與癌前兆

口腔黏膜屬於身體薄而易受傷的上皮組織,日常飲食、口腔衛生不佳或不當口腔習慣都可能造成黏膜破損。長期的口腔潰瘍、持續不癒的傷口、口腔內硬塊或白斑等異常現象,若超過2週未改善,便應及早就醫檢查,以防止口腔病變演變為癌症。此外,免疫力失調也可能引起口腔潰瘍的頻繁發生,無論免疫過強或過弱,都需適當調整生活作息,維護口腔與身體健康。

定期檢查及早發現口腔癌的關鍵

口腔疾病多在早期較為無感,但若出現持續不癒的潰瘍、口腔內有顯著異常變化或不對稱的臉部腫脹,應立即就醫接受專業檢查。建議民眾定期進行口腔健康檢查,特別是有吸菸、嚼檳榔或飲酒習慣者,早期發現潛在癌變現象,能大幅提高治療成功率,降低病情危險性。

口腔癌的診斷與治療策略

一旦懷疑口腔腫瘤,醫學團隊會依照腫瘤的大小、位置與病人健康狀況,制定手術、放射治療或化療計畫。手術治療多偏向於根除腫瘤,但患者也需接受術後的復健及追蹤檢查,確保疾病不再復發。在預防層面,戒煙、戒酒、避免檳榔,並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是預防口腔癌的根本措施。

提醒民眾注意口腔異常,勿輕忽早期徵兆

專家指出,口腔潰瘍持續超過兩週、口腔內有不明白色或紅色斑點、頸部淋巴腺腫大或口腔硬塊、嘴唇麻木或咀嚼吞嚥困難等,都可能是癌前徵兆。若出現這些異常狀況,應立即就醫,接受專業檢查,避免錯失早期治療的黃金時機。定期維護口腔清潔與健康,也能降低口腔疾病的風險,保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口腔健康的維護,除了定期健康檢查,更在於日常生活的口腔衛生管理。養成良好的刷牙習慣,避免刺激性食物,遠離煙酒,亦是預防口腔癌的重要策略。從個人做起,積極守護口腔健康,才是對自身長遠健康的最佳投資。值得一提的是,專業的口腔醫療團隊建議,成人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全面口腔檢查,早期篩查或能大幅降低口腔惡性腫瘤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