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東發生疑似野外誤食導致抗膽鹼症狀的事件,檢驗結果顯示採集之野菜為大花曼陀羅,飲用茶包農藥檢測未發現殘留。本文說明事件經過、常見症狀與衛教重點,提醒戶外採集時的安全注意事項。
事件經過
三名婦人在外出踏青後於停車場旁採摘一種自認為可食用的野菜,當場各生食一片後前往茶館飲茶。飲茶後半小時內出現頭昏與意識模糊等神經系統症狀,隨即送醫。臨床診斷為抗乙醯膽鹼相關中毒狀態,經醫療處置後病情穩定並出院。
檢驗結果與物種鑑別
衛生人員採樣並送驗,物種鑑別顯示該野菜為大花曼陀羅(Brugmansia suaveolens)。同時對茶館所用的紅烏龍茶包進行農藥檢測,結果為未檢出。此類鑑別有助釐清中毒來源並排除其他可能性。
大花曼陀羅毒性與常見症狀
大花曼陀羅俗名包括白花曼陀羅或洋金花,整株含有具有抗膽鹼作用的生物鹼,誤食可能造成口乾、心悸、頭暈、興奮或幻覺,嚴重時出現肌肉無力、昏迷或呼吸功能受損。中毒表現與劑量及接觸方式有關,兒童與長者風險較高。
何時應就醫
- 出現意識改變、嚴重頭暈或呼吸困難時應立即就醫。
- 若懷疑誤食不明植物但症狀輕微,仍建議諮詢醫療單位或毒物專線以獲得評估建議。
預防建議與戶外安全注意事項
在自然環境中,非專業人士難以憑外觀辨識可食用植物,建議勿隨意採摘或生食不熟悉的野菜。外出踏青時可事先瞭解當地可食用植物資訊、避免讓孩童接觸不明植物,並在發現疑似中毒情形時保留採集位置或植物樣本供檢驗。
本案顯示即使在飲食活動中出現的飲品並無農藥殘留,仍可能因同時接觸的野生植物而發生中毒事件。民眾在戶外採集或食用野菜前應謹慎辨識並優先以安全為原則;醫療人員與衛生單位的迅速介入對病人康復具有關鍵性。
對此類事件的持續監測與公眾衛教,可降低野外誤食風險並提升民眾的自我防護能力。
重點回顧
台東出現疑似野外誤食大花曼陀羅導致抗膽鹼樣症狀的案件,經物種鑑別確認為大花曼陀羅且茶包農藥未檢出。本文提供症狀辨識、就醫時機與戶外採集的預防要點,但植物中毒診斷與處置需仰賴臨床評估與檢驗結果。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