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腦刺激手術讓帕金森氏症患者在術中吹豎笛以即時評估功能

2025-10-22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深部腦刺激手術讓帕金森氏症患者在術中吹豎笛以即時評估功能

報導一例在英國進行的深部腦刺激手術,患者術中保持清醒並吹豎笛以協助醫療團隊判位並即時評估運動功能,說明手術目的、適應族群、檢查與術後注意要點,提供疾病教育與就醫參考。

手術現場與個案概述

醫療團隊在英國一例帕金森氏症患者的深部腦刺激手術中,讓患者在手術期間保持清醒,並吹奏豎笛以觀察手指和手部動作的即時變化。患者為2014年確診的個案,因藥物治療效果逐漸不足,醫師評估後決定以植入腦內電極方式進行治療性介入。

此類手術會在腦內特定部位放置直徑約1.2毫米的細小電極,透過刺激影響控制運動的腦區,目標是改善震顫、僵硬與動作緩慢等症狀,但並非對所有患者都適用,需個別評估。

為何手術期讓患者保持清醒

在某些病例中,醫師會選擇讓患者維持清醒狀態以便在手術時進行功能測試,像是讓患者執行日常動作或吹奏樂器,藉此確認電極位置是否到位並即時調整。這種方式有助於評估刺激是否對症狀產生預期的短期變化。

適用族群與術前評估

深部腦刺激通常考慮用於藥物控制效果不足、症狀影響日常生活的患者。術前會進行神經學評估、影像檢查與藥物反應測試,綜合判斷病程、並發症風險與治療目標,決定是否適合手術介入。

常見臨床考量

  • 症狀類型與嚴重度,例如震顫、僵硬、動作遲緩
  • 藥物對症狀的反應與副作用情形
  • 影像檢查結果與全身性健康狀況

術後功能評估與復健期望

術後會有刺激參數的調整與追蹤,醫療團隊會評估握拳、手指靈活度等動作變化,並安排復健與日常功能訓練。部分患者能在一段時間後恢復或改善特定技巧,但復原過程會因人而異,需要長期追蹤。

風險與就醫時機

所有外科介入均有風險,包括感染、出血或術後神經功能改變等,且刺激效果與個別差異相關。如出現症狀加劇、藥物管理困難或功能明顯受限,建議諮詢神經科或神經外科評估適合的治療策略,不宜延誤就醫。

專欄觀察

此一個案示範在特定情境下,醫療團隊可利用術中即時功能測試協助定位電極,並因應患者生活目標進行個別化規劃。深部腦刺激為一項可考慮的治療選項,但需在多專業評估下慎重決定,與醫療團隊討論預期效益與可能風險是重要步驟。

重點回顧

本案描述術中讓帕金森氏症患者吹豎笛以即時評估深部腦刺激電極位置,說明該手術的目標與術前術後注意事項,提醒需評估個別適應性與潛在風險,並強調術後長期追蹤與功能訓練的重要性。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