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以近期個案為切入,說明重症肌無力患者接受胃癌手術時的圍手術期風險、術前評估與術後監測要點,並提醒何時應立即就醫與啟動跨科團隊協作。
近日有媒體報導一名接受胃癌手術的病患術後出現呼吸困難、心跳驟停並發生長期意識障礙,家屬質疑術前評估與術後監測不足,醫院則表示依臨床常規處理,雙方已進入司法程序。此類事件提示臨床團隊與病患家屬需更加重視共病對圍手術期風險的影響,尤其是影響呼吸功能的神經肌肉疾病。
事件概述
報導指出患者為早期胃癌接受手術後,隔天出現呼吸困難,五天後心跳驟停,經搶救後轉為長期意識不清的狀態,住進加護病房多月後仍不幸離世。家屬指出患者既往有重症肌無力病史,質疑執刀與麻醉團隊在手術前未充分評估風險與術後監測責任;院方表示相關醫療紀錄已送司法審查。
重症肌無力為何增加呼吸風險
重症肌無力是一種影響神經肌肉接合處的自體免疫疾病,可能造成咀嚼、吞嚥與呼吸肌無力。當呼吸肌功能受累時,病人在面對麻醉藥物、術後疼痛或感染時更容易發生呼吸衰竭。這類疾病的用藥史、肌力狀況與近期病情控制是判斷手術風險的重要資訊。
圍手術期評估與溝通要點
- 術前評估應包含神經科或胸腔科對重症肌無力活動度與呼吸肌功能的評估,並討論現有藥物的停用或調整策略。
- 麻醉科需評估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對呼吸與肌力的影響,並在手術計畫中明確術後呼吸支持的準備。
- 醫療團隊與家屬間的溝通應就術後可能的併發症、監測安排與應變流程達成共識,並在病歷中記錄重要討論要點。
術後監測與就醫契機
術後早期須密切觀察呼吸頻率、血氧飽和度、咳嗽與吞嚥功能。如出現呼吸困難、嗜睡、說話無力或吞嚥障礙等症狀,應立即通知醫療團隊並考慮加強監測或轉入加護病房。必要時啟動呼吸支持或非侵入性通氣,並與相關專科討論後續處置。
醫療爭議與司法程序可能關注點
醫療爭議常圍繞術前資訊揭露、專科評估是否充分、術後照護是否符合常規以及紀錄完整性。司法審查會仰賴病歷、手術與麻醉紀錄、術前溝通記錄以及第三方專家意見,以判定是否存在醫療過失或可改進的作業流程。
對於有影響呼吸功能的慢性疾病患者,跨科別協作、完整病歷與明確術後監測計畫是降低圍手術期風險的關鍵。家屬在面對術後突發變化時,可要求查閱病況說明並與醫療團隊溝通後續照護方案。
此類個案提醒臨床與病患家庭在手術前做好風險溝通,術後則留意早期警訊並啟動適當的呼吸與支持性治療。護理與醫師團隊的及時監測與跨科協調,對降低併發症與改善預後具有實務意義。
重點回顧
本案突顯重症肌無力患者接受胃癌手術時的圍手術期呼吸風險,強調術前多科評估與術後密切監測的價值,同時提醒家屬留意呼吸與吞嚥功能惡化的警訊;司法爭議通常聚焦於資訊揭露與照護紀錄的完整性。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