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血便警訊 大腸癌篩檢不能等

2025-09-15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長期血便警訊 大腸癌篩檢不能等

一名中年患者因持續血便與糞便形態改變延誤就醫,檢查發現腫瘤已造成腸道狹窄。本文說明大腸癌常見症狀、篩檢建議與何時就醫,協助讀者理解篩檢作用與就診時機。

案例提醒 注意持續性血便與排便改變

臨床上有患者將血便或糞便型態改變歸因於飲食或痔瘡,直到腹痛加劇才前往檢查。若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或出現反覆血便,應提高警覺,避免拖延診療。

大腸癌常見症狀有哪些

  • 血便或便中帶血
  • 排便習慣改變,例如腹瀉或便祕持續存在
  • 解不乾淨的感覺或裡急後重
  • 莫名腹痛或腹部不適持續出現

誰應該定期接受篩檢

政府提供特定年齡族群的免費糞便潛血篩檢,包括45至74歲民眾,以及40至44歲且有家族病史者,建議依規定每兩年接受一次篩檢。篩檢結果若有異常,醫療團隊通常會建議進一步以大腸鏡檢查以確認病因。

何時應該儘速就醫

發現持續性血便、排便型態明顯改變或反覆腹痛時,宜儘快就醫並接受必要檢查。早期發現有助於醫療團隊評估病情與安排後續檢查,減少因延誤造成的風險。

生活方式與風險因子

年齡、家族病史與腸道症狀是常見的風險提示。維持均衡飲食、規律運動與定期健康檢查,可作為降低風險與及早發現的補充措施;不過出現可疑症狀時,篩檢與專業評估仍不可替代。

篩檢的實務重點

糞便潛血檢查為非侵入性初篩工具,採集糞便樣本送檢即可得知是否存在腸道出血風險。若檢查呈現陽性,通常會建議以大腸鏡進一步檢查與診斷。

職場忙碌也要把健康放優先

許多上班族因工作繁忙而延後就醫,但健康問題若被忽視可能惡化。遇到持續血便或排便改變時,應優先安排篩檢或諮詢醫療專業人員,以免延誤診治。

本文以教育與資訊提供為目的,鼓勵讀者善用可及的篩檢資源並在出現症狀時及早就診,讓醫療團隊協助評估下一步檢查與處理。

重點回顧

持續血便與糞便形態改變可能是大腸癌警訊,利用政府提供的糞便潛血篩檢能早期察覺風險;出現可疑症狀時應儘速接受大腸鏡檢查並評估後續處理,留意篩檢與症狀解讀的限制。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