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通報的家庭群聚案例顯示百日咳仍有群聚風險。本文整理病例特徵、常見症狀、易感族群、檢驗與居家防護要點,並說明接觸者監測與衛生單位處置流程,幫助家長評估風險與保護嬰幼兒。
百日咳病例與接觸者處置
近期通報顯示本次群聚事件以家庭內感染為主。指標個案為一名尚未達疫苗接種年齡的嬰兒,起初出現咳嗽,後續伴隨食慾下降、尿量減少與呼吸急促,曾住進加護病房後經檢驗確診。衛生單位已匡列14名密切接觸者,其中5名為同住家人。
在匡列過程中,家屬中有兩人出現咳嗽並被檢驗為陽性。被列為密切接觸者的家人已接受採檢並由衛生單位安排後續監測,部分接觸者接受預防性處置以降低進一步傳播風險。
監測數據與族群分布
官方監測指出,至2025年9月8日止,國內累計44例確定病例,包含數起家庭群聚及一例延伸校園群聚,均為本土個案。年齡分布顯示以青少年(11至18歲)與6個月以下嬰兒為較常見的族群,其中嬰兒因尚未完成接種而特別脆弱。
百日咳的常見症狀與警訊
百日咳初期症狀類似一般呼吸道感染,常見的臨床表現包括:
- 持續性或陣發性嚴重咳嗽
- 呼吸時出現哮鳴聲或喘鳴
- 咳嗽後臉色潮紅或發紫
- 咳嗽後嘔吐
若出現呼吸急促、進食或排尿明顯減少等警訊,應儘速就醫,以免延誤必要的醫療評估與處置。
高風險族群與傳播方式
百日咳主要經呼吸道飛沫傳播,家庭內或密閉環境容易導致群聚。高風險族群包括尚未完成疫苗接種的嬰兒、免疫較弱者以及與確診者密切接觸的家庭成員與青少年。因為初期症狀可能與普通感冒相似,易被忽略而持續傳播。
檢查與居家防護要點
確診通常依實驗室檢驗結果判定,衛生單位會匡列接觸者並視情況進行監測與必要的預防性處置。家庭與照護者可採取以下措施以降低感染風險:
- 注意咳嗽禮節與呼吸道衛生,咳嗽或打噴嚏時遮掩口鼻
- 外出返家前先更換衣物並洗手,減少將病原帶回家中
- 避免帶嬰幼兒出入醫療院所、人潮擁擠或通風不良的場所
- 若家中有人出現持續性咳嗽或警訊症狀,儘速就醫並告知醫療人員接觸史
衛生單位會依匡列結果持續追蹤接觸者狀況,採檢與處置流程視個案與風險而定。
面對社區或家庭中出現的百日咳個案,建議家長與照護者提高警覺,注意症狀變化並在必要時尋求專業醫療評估;同時落實日常衛生與避免高風險場所,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嬰幼兒及家庭成員的感染風險。
重點回顧
本文說明近期家庭群聚的百日咳病例、感染風險與檢疫處置,提醒保護尚未接種的嬰兒並及時就醫;接觸者監測與預防性用藥有其限制,仍應留意症狀變化。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