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市針對可同時供食品使用的中藥材抽驗20件,發現2件殘留農藥不符規定。本文整理檢驗重點、檢驗品項與風險族群,並提供選購、保存與料理前處理的實務建議,助讀者在日常食用中藥材時提升安全注意力。
近期針對市售中藥材的專案抽驗顯示,有少數樣本出現殘留農藥超標情形。此類抽驗主要針對標示為可同時供食品使用之中藥材,目的是評估食用安全與風險。檢驗結果提醒消費者在選購與使用中藥材作為食材時,要注意來源與品況,並對可能的農藥殘留保持警覺。
這次抽驗的重點與發現
本次專案抽驗共採樣20件中藥材,涵蓋蓮子、枸杞、菊花、龍眼肉、八角、山楂、薏仁、白木耳、紅棗、芡實、山藥、百合等常見藥食兩用品項。檢驗項目包括殘留農藥與二氧化硫等食品安全指標。抽驗結果中有2件產品檢出殘留農藥超出法定容許量,已依法下架並移請相關地方衛生機關處理。
違規案例與法規處置情況
被檢出不合格的樣本分別為山楂(仙楂片)與無磺龍牙百合,屬於殘留農藥超標的情形。依據相關食品安全法規,業者可能面臨行政處分或罰鍰,主管機關對不合格產品採取下架、回收或移送稽辦等後續處理,以保護消費者食用安全。
誰屬於較高風險族群
雖然多數經正確處理的藥食兩用中藥材食用安全較高,但有些族群在使用前應更注意風險,包括長期服藥者、慢性病患者、孕婦、幼兒及年長者等。這些族群在使用中藥材作為食品或調味時,建議事先諮詢醫師或藥師,避免與現有用藥產生交互作用或增加健康風險。
選購與辨識的實務建議
- 選購時優先到合格登記的中藥行或信譽良好的賣場,避免購買來源不明或包裝破損的商品。
- 檢視包裝與標示是否完整,避免購買無標示或標示不清的散裝商品。
- 注意外觀變化,如發霉、蟲蛀、變色或異常氣味,出現上述情形應避免食用。
保存與烹調前處理要點
中藥材應置於乾燥、通風且避免陽光直射的環境,依產品標示或商家建議保存。如有包裝標示保存方式,應依照指示。烹調前可先以清水浸泡,再以流動清水沖洗後再下鍋烹煮,以降低表面污染物風險。
加工與使用上的風險控制
即便為可同時供食品使用之中藥材,不當的來源或處理方式仍可能帶來農藥殘留風險。家庭料理時應避免過度添加不熟悉來源的藥材,並於食用前確認商品狀態。對於自製或來源不明的藥材,應特別慎重,必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消費者遇到疑慮時的建議作法
若懷疑購得之中藥材存在品質或安全問題,建議停止食用並向地方衛生主管機關或合格醫療專業人員諮詢,提供購買資訊與商品樣貌協助調查。保留購買證明與包裝標示有助於後續追溯與檢驗。
整體而言,中藥材的食用安全牽涉到來源、栽培與後段處理等多個環節。消費者在日常使用中藥材作為食材或調味時,應維持選購謹慎、注意保存與適當處理的習慣,以降低中藥材殘留農藥的潛在風險。
本文旨在就中藥材殘留農藥檢驗結果提供資訊與實務建議,鼓勵民眾在選購與食用時採取風險意識與必要防範措施。
重點回顧
台北市抽驗20件可同時作為食品使用的中藥材,發現2件殘留農藥超標;文章說明檢驗範圍、風險族群與選購、保存與料理前處理的實務建議,並提醒遇疑慮應諮詢專業。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