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抽驗發現市售膠囊魚油塑化劑超出指標

2025-08-27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臺北市抽驗發現市售膠囊魚油塑化劑超出指標

為保障食品安全,臺北市衛生局於賣場、超市及藥局等處抽驗市售膠囊錠狀食品、油脂類及嬰幼兒食品共25件,檢測9項塑化劑成分,發現其中一件產品的塑化劑含量顯著超出監測指標,已要求下架並移請廠商所在地衛生局調查。

抽驗範圍與檢驗項目

本次抽驗涵蓋市售膠囊與錠狀食品、油脂類與嬰幼兒食品,共計25件樣品,檢測項目為常見的9項塑化劑,以確認是否超出衛生主管機關所訂指標值。

超標個案情況

在抽驗結果中,膠囊食品「六鵬魚油軟膠囊」檢出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含量為6.31 ppm,超過衛福部「降低食品中塑化劑含量企業指引」的指標值0.60 ppm,超出約10倍以上。該產品來源追查至新北市業者,已移請所轄衛生局後續調查,並要求業者下架相關商品。

塑化劑來源與健康風險

衛生局指出,塑化劑並非合法食品添加物,可能在原料或加工過程中,透過與食品直接接觸的塑膠材質設備、容器或包材等游離溶出而造成間接污染。部分塑化劑在動物研究中顯示會干擾內分泌系統,可能影響生殖、發育與行為,對健康構成潛在風險。

業者應落實的管理作為

  • 確認與食品直接接觸之塑膠材質設備、器具、容器與包材是否符合衛生標準,並備有相關檢驗或合格證明。
  • 評估塑膠材質設備與容器的使用期限與維護需求,考量長期使用或儲存可能提高塑化劑溶出風險,訂定適當的保養或更換頻率。
  • 優先評估以其他材質替代可能高風險之塑膠部位,以降低污染來源。
  • 自主管理製程與原料,並在發現異常時立即展開調查與改善措施。

衛生機關處置程序與消費者權益保護

衛生局表示,若產品檢出塑化劑超過指引監測指標值,業者應啟動異常處理程序,包括全面檢視原料來源與製程,釐清可能污染原因,必要時執行產品回收或其他風險緩解措施,以維護消費大眾健康與權益。相關案件已移請業者所在地衛生局進一步調查並督導後續處置。

本案顯示食品接觸材料管理的重要性,衛生機關將持續監測並要求業者落實自主管理,以降低食品中塑化劑污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