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一名男子因嚴重腹痛就醫,X光發現手錶與多枚金屬異物。本文說明異食癖與吞食異物的臨床警訊、常見檢查與處置思路,並討論心理面與後續追蹤的重點,協助讀者理解就醫指標與風險。
病例概述
媒體報導指出,一名印度男子因劇烈腹痛、無法進食被送入急診,影像檢查發現食道與腸道內有手錶、螺母、螺栓及多處金屬碎片。團隊嘗試內視鏡清除但因異物數量與體積過大改由小切口手術,手術耗時數小時後完成取出,術後病患恢復情況良好。
臨床表現與檢查
吞食異物常見的臨床表現包括腹痛、嘔吐、進食受限或無法進食等非特異症狀。當有疑似吞食異物的病史或上述症狀時,醫師通常會先以影像學檢查確認位置與型態,常見的檢查工具包含X光或其他適當的影像評估。
處置選項與手術風險
治療途徑會根據異物的性質、大小、位置與病患整體狀況判斷。部分可由內視鏡取出,但若異物過大、數量眾多或影響生命徵象,可能需手術處置。任何侵入性處理都有風險,醫療團隊會在評估利弊後選擇最合適的方式。
心理因素與追蹤照護
文中提及病患具吞食異物的習慣且近期情緒波動明顯,醫師評估其行為屬於異食癖的可能性。異食癖常與精神疾病或衝動控制困難相關,臨床上通常需結合精神科評估、心理諮商與必要的藥物協助,以降低重複吞食導致的風險。
何時應尋求就醫
- 出現無法進食、持續腹痛或嘔吐時應儘速就醫評估。
- 若已知有吞食異物行為,家屬與照護者應主動向醫療人員說明病史,以利快速影像檢查與處置規劃。
- 即便經過取出處理,疑似異食癖的個案仍需安排後續精神與心理支持,降低再發風險。
本案例提醒臨床與社會照護面向的連結重要性:影像學能快速確認吞入物的位置與危險性,外科或內視鏡皆有其適應證,而心理健康的評估與介入是預防復發的關鍵。面對吞食異物和異食癖時,及時就醫與跨專業合作能降低併發症風險。
重點回顧
本案例顯示異食癖可能導致嚴重吞食異物並引發腹痛與生命風險,需以影像確認並依情況選擇內視鏡或手術處置,同時結合精神與心理介入以防復發與長期併發症。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