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加強抽驗市售大腸產品維護食品安全

2025-10-06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屏東加強抽驗市售大腸產品維護食品安全

屏東衛生局擴大稽查市售大腸產品,針對疑似使用工業過氧化氫漂白的案件採取封存與停工措施,並在通路展開抽驗與風險提示,提醒消費者選購與業者自主管理的重點。

事件經過

屏東縣一加工場疑似使用工業級過氧化氫對豬大腸進行漂白處理,衛生主管機關已依相關食品安全法規要求業者暫停作業並停止販售,並封存疑似問題產品共計十一萬六千六百四公斤。

檢調單位已對此案進行偵查,衛生局同時對市場、餐廳及其他通路啟動擴大稽查與抽驗,以釐清流通範圍與可能風險。

衛生局的處置與檢驗進展

衛生局表示,截至目前已查核多處賣場與餐飲業者並抽驗樣品,抽查結果暫未發現不合規情形,但將持續針對相關通路加強監測與抽驗,維持食品供應鏈的監督。

主管機關的處置重點包括現場封存疑義產品、暫停相關生產作業、擴大流向調查與進行檢驗分析,以減少可能對消費者造成的風險。

檢驗與監控的意義

  • 透過抽驗確認市售產品是否符合法定標準與衛生安全。
  • 封存與暫停作業可阻止疑似不合格產品持續流入市場。
  • 跨機關合作有助於追溯來源、查明責任並採取後續處置。

民眾選購與處理建議

衛生局提醒消費者在購買內臟類食品時,不應僅以色澤判斷安全性;對於色澤異常白皙或偏離傳統外觀的產品應提高警覺,並優先選擇有明確產地與供應資訊的商品。

若擔心產品可能含有非食品用化學物質,衛生局建議可採取一般廚務處理程序提高安全邊際,例如以充分加熱烹調並多次換水等方式處理,但同時指出此類處理無法保證消除所有潛在風險。若懷疑購買到違規產品,應依地區防疫或衛生單位指示辦理回收或通報,避免自行散播或販售疑似問題食品。

業者自主管理要點

衛生局呼籲食品業者落實自主管理,包含原料來源查驗、進貨檢驗紀錄、製程管控與成品追溯機制,並遵守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強化內部管理可降低原料不明或不當使用化學品的風險,並維持消費者信任。

記者觀察

此事件凸顯流通環節的監督重要性,衛生機關的快速稽查與檢驗可及早發現疑慮並採取防範措施。對消費者而言,選購時保留購買憑證並注意產品來源是降低風險的實務做法;對業者而言,透明與可追溯的供應鍊管理是維持市場安全與聲譽的關鍵。

重點回顧

屏東衛生局對疑似使用工業過氧化氫漂白的大腸產品展開封存與擴大抽驗,強調業者應落實供應鏈管理,消費者選購時應注意來源與外觀異常,並依主管機關指示處理疑義品,實務處理仍有風險與不確定性。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