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的十月是國際乳癌防治月,旨在喚起女性及社會對乳癌的重視與防範意識。由美國癌症協會在1985年發起,後由多國共同參與,一直是推動乳癌篩檢、募款和相關教育的重要平台。今年,臺灣也積極融入這一國際議題,透過結合瑜伽的公益活動,為乳癌病友提供身心療癒的支持與協助。本文將探討粉紅絲帶運動的意義,同時介紹瑜伽在乳癌康復中的應用,及簡單實用的瑜伽療法,幫助乳癌患者及一般民眾改善身心狀況。
乳癌防治月呼應全球關注和社會參與
乳癌防治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美國,為激勵女性重視早期篩檢與預防措施,設計了具有象徵意義的粉紅絲帶標誌。如今,這個標誌代表勇氣與希望,廣泛用於各類活動包括路跑、騎行甚至航班全機粉紅色塗裝,意在傳遞乳癌防治的正向能量。台灣自早期即積極參與該運動,並在今年由台灣瑜伽空間與乳癌病友協會合作,策劃「粉紅力量大」公益活動,藉由瑜伽課程給予乳癌病友實質的心理與身體協助。
瑜伽成療癒癌症身心的新途徑
瑜伽對乳癌患者的心理與身體益處
瑜伽作為一種將身體與心靈相聯繫的運動,非常適合乳癌患者進行病後康復。瑜伽老師指出,乳癌患者在經歷手術後,常會面臨身體疼痛、腫脹感以及心理的自信危機。透過瑜伽的緩和動作,不只可舒緩肌肉緊繃,還能增進身體認知,進而達到心靈平靜的效果。特別是在篩檢、治療和康復的不同階段,瑜伽都能扮演支持身心健康的重要角色。
瑜伽療法之簡單三招
以下介紹三個由專業瑜伽師設計,適合乳癌病友甚至一般有肩頸不適或失眠困擾者的健康瑜伽動作:
第一招:淋巴腫脹舒緩動作
此動作適合手術後幫助紓解乳房腫脹不適,步驟如下:
- 建議用椅子或軟墊墊高,上臂放置其上,保持背部挺直。
- 膝蓋跪在地面,與小腿成90度,並避免背部彎曲。
- 雙手十指交扣,前後緩慢移動前臂,促進淋巴循環,減輕腫脹感。
第二招:肩頸放鬆按摩
此動作有助於緩解肩頸肌肉緊繃,推薦方式如下:
- 平躺於瑜伽墊上,在腦後放置瑜伽磚或較硬的枕頭。
- 放置較軟的球(如兒童玩具球或網球)於後腦勺,微幅點頭,以感受到頸部按摩效應。
- 可選擇按摩風池穴或太陽穴,釋放緊張肌肉,減少僵硬感與壓力。
第三招:深度呼吸放鬆
適合失眠或壓力較大者,步驟如下:
- 全身放鬆平躺,雙手掌放於腹部或肚子上,感受呼吸的自然流動。
- 深呼吸,吸氣時體會空氣進入胸腔,腹部微微鼓起;吐氣時,腹部微微凹陷,放鬆肌肉。
- 專注於呼吸頻率,逐漸幫助入眠或緩解焦慮,提高睡眠質量。
瑜伽在乳癌康復中的幸福關鍵
醫學研究指出,瑜伽不僅能改善乳癌手術後的身體機能,也能提升心理韌性,幫助病友建立正向的生活態度。瑜伽強調覺知與放鬆,帶領患者重新認識身體與內心,協助走出手術創傷帶來的陰影。正如瑜伽老師所說,癌症並非生命的終點,而是重新審視與調整人生的契機。透過簡單的瑜伽動作,許多乳癌病友找回身心的平衡,不少人更學會照顧自己,享受更健康、更有意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