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蓮等地震或洪災後,民眾常出現焦慮、失眠與創傷反應。本文說明常見災後身心反應、自我檢測分級與就醫指引,協助判斷是否尋求專業協助與日常復原策略,並提示各分級可採取的自我照護步驟以及何時聯絡心理衛生中心或精神心理專業人員。
災後常見的身心反應
經歷或目睹重大災害後,大腦與身體會進入高度警戒狀態,出現以下短期反應屬於常見的急性壓力反應:
- 情緒和心理:焦慮、恐懼、情緒低落、易怒、注意力不集中
- 睡眠與認知:失眠、惡夢、回避或反覆回想事件
- 生理症狀:心悸、肌肉緊繃、頭痛、食慾改變
這些反應多數會隨時間與生活恢復穩定逐漸緩解,但若症狀持續、加劇或顯著影響日常功能,則需要進一步關懷與評估。
何時考慮尋求專業協助
若您發現以下情況,建議盡早與合格的心理或精神健康專業人員聯繫:
- 症狀持續數週以上且影響工作、學習或人際關係
- 出現反覆作祟的恐懼、閃回或無法控制的焦慮
- 有自傷、自殺或嚴重功能喪失的念頭或行為
若僅為短期的緊張與睡眠改變,可先採取自我照護與社會支持;若難以改善則尋求專業評估。
簡易自我檢測說明
專家提供的簡易自我檢測以近一週的感受為基礎,分成兩個面向:情緒狀態與創傷反應。檢測目的是初步篩檢,幫助您判斷是否可能需要進一步評估,並非正式診斷工具。
第一部份 心情紅綠燈 評估情緒症狀
此部分聚焦近期整體情緒與壓力反應,概略分級說明如下:
- 綠燈(參考分數 3):目前無明顯情緒困擾,身心狀態穩定,建議持續維持良好作息與社會支持。
- 黃燈(參考分數 4):有輕微壓力或情緒變動,建議注意壓力來源並採取放鬆、休息與自我照護策略。
- 紅燈(參考分數 5–6):出現兩項以上明顯情緒困擾,建議主動尋求心理衛生或精神科等專業評估與支持。
第二部份 創傷反應 評估災害相關困擾
此部分評估是否因特定災害事件出現持續的創傷症狀,分級參考如下:
- 甲級(參考分數 7):目前狀態穩定,無明顯創傷反應。
- 乙級(參考分數 8–9):曾經歷或目睹創傷事件,出現部分創傷症狀,建議注意自我健康管理並視需要諮詢輔導人員。
- 丙級(參考分數 10–12):有三題以上明顯創傷症狀,若症狀持續或頻繁發作,建議尋求臨床評估與專業協助。
- 丁級(參考分數 13–14):頻繁飽受創傷困擾,建議儘速與合格醫療或心理專業人員討論治療選項與支持計畫。
檢測結果的意義與後續處置
自我檢測有助於為自己的身心狀態「量體溫」,但其功能為篩檢與參考:
- 若檢測為綠燈或甲級,持續留意並維持社會支持、規律作息與壓力管理即可。
- 若為黃燈或乙級,可主動採取放鬆技巧、與家人朋友溝通,並在需要時諮詢輔導人員。
- 若為紅燈、丙級或丁級,建議安排專業評估,評估內容可能包括更完整的心理量表、臨床訪談或轉介治療。
重要提醒:檢測結果僅為初步參考,並不能替代專業診斷。若您主觀感到生活受影響或心情異常,請主動尋求合格的醫療或心理專業人員協助。
日常自我照護與支持措施
在災後復原階段,可採取以下實用措施幫助自己與家人:
- 建立規律的睡眠與飲食,適度運動以紓解緊張情緒。
- 與信任的人分享感受,參與社區或互助團體獲得支持。
- 限制重複觀看令人不安的新聞影像,給自己休息與恢復的時間。
- 若照顧兒童或年長者,注意他們的行為改變並提供安定的日常安排。
面對災後的心理壓力,尋求幫助是一種負責任的自我照顧。若不確定下一步怎麼做,聯絡當地心理衛生中心或合格的精神心理專業人員可以獲得更具體的評估與支持。
重點回顧
本文說明災後常見的身心反應與簡易自我檢測分級,協助讀者判斷是否需進一步諮詢;仍以篩檢為主,非診斷工具,若症狀持續請尋求專業評估。可協助安排優先就醫或心理支持方向,並提醒不同族群關注重點,但不應取代臨床評估與診療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