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說明車禍導致眼眶骨折後出現複視的臨床處理,介紹診斷評估、外科重建與眼外肌手術的時機與注意事項,提供民眾尋求眼科與顏面重建醫療的參考方向。
個案經過與初期處置
一名年輕男性在車禍中發生全臉骨折,包含左側眼眶底,初期接受顏面骨骼重建後外型與咬合有所改善,但仍出現雙眼複視,需以一隻眼閉合才能較為清晰地看東西。經影像與臨床評估後,醫療團隊認為複視與創傷後的組織沾黏及眼外肌功能受損有關,於是安排後續眼科評估與手術討論。
顏面骨折的微創重建技術
口腔顎面外科團隊採用三維電腦模擬及列印模型,先行將碎裂骨骼復位並製作手術導引,於結膜內側與口內經微創入路完成多處骨折固定與鈦網板塑形,目標是恢復眼眶結構並解除眼球肌肉受卡的狀況,同時維持原有面形與咬合功能。
複視的成因與臨床評估
複視可分為單眼或雙眼複視,雙眼複視常與控制眼球的外眼肌或其神經功能異常有關。當兩眼成像落點不同時,大腦同時接收兩個影像便會產生重疊感。外傷性眼眶骨折若使肌肉被骨段卡住或造成神經損傷,便可能出現持續性複視,需要以臨床檢查與斷層影像評估肌肉與骨骼位置。
手術時機與治療選擇
若影像顯示肌肉被骨折片卡住,先行骨骼重建以解放肌肉是首要處理;若經影像與追蹤發現眼球偏斜角度在數月後已穩定,但複視仍持續,眼外科可考慮眼外肌移位或調整手術以改善雙眼定位。治療決策需以個別功能評估為主,並由眼科與顏面重建團隊共同評估風險與預期恢復。
復健與警示事項
初期部分患者可利用眼睛匯聚功能暫時性緩解複視,惟若症狀未消或出現視線明顯偏斜,應儘速就醫。急性出現複視可能提示更重大病因,例如腦血管事件或神經病變,及早檢查有助排除危急情況。術後復健與視覺訓練也常被納入整體照護計畫,以改善日常功能與安全性。
本案顯示顏面骨折後的多科協作重要性,顏面重建可恢復骨骼結構,眼科後續的功能性手術則能針對眼位與複視改善做精細調整,期望在兼顧外觀與視覺功能下,協助患者回復日常生活品質。
重點回顧
車禍導致眼眶骨折後可能出現持續性複視,需以骨骼重建解除肌肉卡陷,若眼位長期固定仍有複視,可考慮眼外肌手術改善功能,但術前評估與多科協作不可或缺。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