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後傳染病風險提醒 類鼻疽與鉤端螺旋體病要注意

2025-09-11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颱風後傳染病風險提醒 類鼻疽與鉤端螺旋體病要注意

颱風與豪雨後可能提高類鼻疽與鉤端螺旋體病等環境性傳染病的暴露風險。本文說明最新通報狀況、主要傳播途徑、易感族群、臨床警訊與個人及職場防護要點,協助民眾判斷就醫時機並降低感染風險。

最新通報概況

近期監測顯示,部分病例與颱風豪雨後有關。於短期通報期間出現局部類鼻疽與鉤端螺旋體病病例,患者年齡與職業分布各有差異,部分個案具慢性病史或職場暴露史。衛生單位已針對確診個案進行接觸者追蹤與衛教。

類鼻疽臨床呈現與高風險族群

類鼻疽感染可出現發燒、精神狀態改變或敗血症等較嚴重表現,部分患者需住院治療。年長者及具有糖尿病等慢性病者被列為較易出現重症的族群。若曾於颱風或淹水後有土壤或積水接觸,臨床上需特別留意相關症狀變化。

鉤端螺旋體病常見暴露場域

鉤端螺旋體常透過受污染的環境傳播,齧齒類動物或家畜的尿液可能污染土壤與水源。農牧業、屠宰或批發市場等與動物或汙水接觸頻繁的工作場域,及戶外淹水清理活動,均屬較高風險情境。

傳播途徑與環境因素

颱風與豪雨會將土壤與汙水攪動並擴散到居住或工作環境,增加皮膚或黏膜接觸受污染物的機會。病原可經由皮膚破損、吸入或誤食受污染水源等路徑侵入人體,暴露程度與是否有防護措施密切相關。

臨床警訊與就醫提醒

若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燒、頭痛、肌肉或關節疼痛、精神混亂或呼吸困難等症狀,建議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是否有颱風後淹水、土壤、汙水或動物接觸等暴露史。及早提供暴露信息有助於醫療人員評估檢驗與治療方向。

個人與職場防護要點

  • 進行環境清理或滅鼠作業時佩戴手套、口罩與長筒雨鞋,避免皮膚直接接觸汙泥或積水。
  • 清理作業後務必以肥皂和清水徹底洗手,清潔並消毒可能污染的衣物與設備。
  • 工作場所應落實滅鼠與環境管理,減少齧齒動物與家畜污染源,並建立職業衛生防護措施。
  • 颱風過後務必巡查居家及周邊積水容器,移除或清空可孳生蚊蟲的容器,避免登革熱或相關病媒蚊傳播。

登革熱與屈公病疫情動態

目前監測仍以境外移入個案為主,近期通報的境外移入登革熱與屈公病病例數较高。民眾返國或出國後若出現發燒、關節痛、後眼窩痛或皮疹等疑似症狀,應主動告知旅遊史以便臨床評估與檢驗。

臨床與公共衛生應對要點

面對疑似病例,臨床應詳問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與群聚情況,並依流程進行採檢與通報,以協助衛生單位進行即時防治與接觸者管理。社區層面則需持續環境清理與鼠媒管控,以降低災後傳染病蔓延風險。

面對颱風後的複合性健康威脅,個人防護與及時就醫是降低嚴重後果的關鍵。公共衛生單位與醫療機構持續監測與採取對應措施,民眾在參與清理或返回受災區域時宜提高警覺並遵循防護建議。

重點回顧

颱風後環境汙染增加類鼻疽與鉤端螺旋體病等感染風險,本文整理感染途徑、常見高風險場域與個人及職場防護要點,提醒民眾注意發燒等警訊並儘速告知暴露史,但因監測與個案差異,仍須依醫療評估判定處置。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