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說明過敏性鼻炎手術的臨床情況與常見選擇,聚焦於後鼻神經阻斷術的適應與風險,並以病例與學會報告說明術後追蹤與可能復發情形,提供就醫判斷參考。
病例紀要
一名34歲男性長期出現鼻塞、流鼻水與鼻涕倒流,檢查發現鼻中膈彎曲合併過敏性鼻炎。經多月藥物治療效果有限,經由鼻中膈矯正與後鼻神經阻斷術後,患者回報鼻塞與流鼻水明顯改善,術後恢復期短。
過敏性鼻炎的症狀與流行概況
過敏性鼻炎常見症狀包括打噴嚏、流鼻水、鼻塞與眼鼻搔癢。臨床與流行病學調查指出盛行率在不同地區有差異,部分都會區觀察到較高比例,且近年呈上升趨勢。多數患者可透過避開過敏原與藥物控制症狀,但若對藥物反應不佳,醫師可能評估其他治療方案。
手術選擇與適應族群
針對鼻塞或過敏性鼻炎的手術大致分為黏膜或結構調整與神經性處理兩類。下鼻甲黏膜手術主要改善鼻腔通氣,對於鼻塞較為有效,但對流鼻水與打噴嚏的改善有限。當藥物治療與保守處置未能控制症狀時,耳鼻喉科醫師會依臨床檢查與影像結果評估是否適合接受手術治療。
後鼻神經阻斷術的作用與風險
後鼻神經阻斷術旨在減少傳導至鼻腔的過敏性神經訊號,臨床報告指出可改善鼻塞、流鼻水、鼻子癢與打噴嚏等症狀。相較於以往更上游的神經阻斷,後鼻神經的處理較為局限在鼻腔,有助降低引發長期眼乾等併發症的風險。亦有學會報告指出此類神經燒灼在術後數月內可見顯著症狀改善,但因為燒灼並非完全切斷神經,仍存在症狀復發的可能性。
手術方式與麻醉考量
部分後鼻神經相關的門診處理可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減少住院與全身麻醉的需要;但實際方式將依手術範圍與病患整體健康狀況決定。任何手術都伴隨感染、出血或預期外結果的風險,術前應與醫師充分討論可能的利益與風險,並安排術後追蹤以評估療效與併發症。
何時應諮詢耳鼻喉科
若持續使用藥物與避開過敏原後症狀仍顯著影響日常生活,或出現持久鼻塞與反覆鼻竇感染,建議諮詢耳鼻喉科專科醫師進一步評估。醫師會依病史、鼻腔內視鏡等檢查結果提出適合的檢查與治療選項,並說明術後期待與可能需求的後續處理。
本篇以臨床與學會報告作為討論基礎,強調在個別化評估下選擇適當治療,鼓勵患者與醫療團隊共同決策,以降低風險並達成臨床目標。
重點回顧
本文說明後鼻神經阻斷術在藥物控制不佳的過敏性鼻炎患者中,可作為減緩鼻塞與流鼻水的選項,並指出該術式多可在局部麻醉下執行且併發症如乾眼較少,但因燒灼非完全切斷,仍存在復發風險,需術前評估與術後追蹤。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