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歲產婦產後突發肺栓塞 經EKOS與葉克膜緊急搶救恢復出院

2025-10-13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29歲產婦產後突發肺栓塞 經EKOS與葉克膜緊急搶救恢復出院

本篇報導說明一例產後急性肺栓塞的臨床歷程,介紹EKOS導管溶栓與葉克膜支援的急救角色,並說明高風險因子、常見警訊與預防建議,提供產後婦女與家屬參考就醫時機與可能處置方向。

病例經過與急救處置

患者為29歲剛剖腹產的年輕婦女,生產隔日下床活動時出現突發性頭暈並短暫失去意識。入院前曾出現呼吸停止,救護人員施行心肺復甦術後送至急診,醫療團隊判定為生產後肺栓塞情況並進行緊急處置。

治療上先行體外循環機(葉克膜)支援以穩定循環與氧合,隨後採用經導管微創溶栓技術進行血栓清除。患者住院期間接受加護醫療與相關支援性治療,住院約三週後出院,回診評估未見明顯神經學後遺症。

EKOS微創溶栓的臨床角色

EKOS為一種在血栓處放置導管,結合局部給藥與超音波能量的溶栓方式。臨床上可讓藥物更直接作用於血栓,減少全身性溶栓藥物劑量的需求,對於大範圍阻塞或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的患者,常被考慮作為一項局部介入選擇。

與傳統開胸取栓術相比,導管溶栓屬微創程序,可在某些情況下減少手術創傷與出血風險,但仍需評估患者整體情況與合併症,術前術後皆需專業團隊評估與密切監測。

危險因子與臨床警訊

剖腹產為靜脈血栓形成的已知危險因子之一,文獻指出發生率相較於陰道分娩較高。其他常見危險因子包括長期臥床、肥胖、既往血栓病史或凝血異常等。

臨床上若出現突然呼吸困難、胸痛、頭暈或昏厥等症狀,應立即就醫評估。急診會依臨床表現、血氧、影像檢查等綜合判斷是否為肺栓塞並決定後續處置。

預防要點與出院後追蹤

產後預防措施常包括早期下床活動、使用醫療級彈性壓力襪或機械式循環補助裝置以減少下肢靜脈血液滯留。對於高風險產婦,醫療團隊會在圍產期進行風險評估並討論適當的預防策略。

出院後若有持續呼吸不適、胸悶或復發性暈厥,建議儘速回診或就近急診評估。術後或介入治療後的心肺功能與凝血相關檢查也可能納入後續追蹤計畫。

醫療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此案例顯示在緊急情況下,產科、急診、心臟外科與加護團隊間快速協調對治療結果具有關鍵影響。治療選擇需依患者臨床穩定度、合併手術傷口與出血風險等因素綜合評估,並與家屬充分溝通可能的風險與利益。

對產後婦女與家屬而言,了解肺栓塞的常見警訊與高風險因素有助於及早就醫並與醫療團隊討論適切的預防與處置方案。臨床上每例患者情況不同,治療與追蹤應由專業醫療人員個別評估。

重點回顧

本案說明產後肺栓塞可能迅速危及生命,EKOS導管溶栓與葉克膜可作為急救與循環支援選項,但需評估出血風險與整體情況,強調早期識別與跨科團隊協調的重要性。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