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後肺栓塞是一種可能致命的急症,本文以一例剖腹產後發生急性肺栓塞的臨床路徑為出發,說明常見臨床表現、影像與支持性處置,以及不需開胸的超音波震盪導管溶栓等治療選項與預防重點,幫助產後婦女與家屬掌握就醫時機與風險管理。
案例概述與初步處置
一名產後隔日下床活動時突感頭暈並迅速昏厥,抵達醫院前曾出現呼吸與心跳停止,救治團隊以體外循環(ECMO)支援循環並評估肺栓塞可能性。因患者為剖腹產後且疑似需要長期循環支持,醫療團隊在考量出血風險後,選擇使用超音波震盪導管輔助溶栓術(EKOS)作為介入治療選項之一。
臨床表現與就醫時機
急性肺栓塞的表現可從呼吸困難、胸悶、極度暈眩到突然血壓下降、心跳過速或昏厥。產後婦女若出現無法解釋的劇烈胸悶、呼吸急促或短暫意識喪失,應立即就醫並告知產程與最近手術史,便於醫療團隊快速評估與影像檢查。
影像檢查與支持性治療選項
確診通常依賴影像檢查與臨床評估,在出現休克或心肺衰竭徵象時,可能需以體外循環等支持措施穩定循環。傳統大範圍肺栓塞的外科取栓手術需開胸並在體外循環下操作,但手術與出血風險相對較高,尤其對近期剖腹產的病人更需慎重評估。
超音波震盪導管溶栓的角色
EKOS 所指的超音波震盪導管溶栓術是將導管經血管至肺栓塞處,利用局部溶栓藥物搭配超音波能量促進血栓與藥物的交互作用。此方法旨在減少全身性溶栓藥物劑量並加速局部血流恢復,成為在高出血風險或不適合立即開胸患者的替代治療選項之一。臨床決策仍需由醫療團隊依個別風險、循環狀態與影像結果共同評估。
產後風險因子與預防要點
剖腹產被視為增加靜脈血栓風險的因子,文獻與監測資料顯示其發生率高於經陰道分娩。醫師會建議術後儘早下床活動以促進血液循環,對高風險產婦則可能建議穿戴醫療級壓力襪或使用機械式減少下肢血液滯留的裝置,並在必要時由醫師評估藥物預防策略。
家屬與產婦應知的就醫提醒
遇到術後突然暈厥、呼吸急促或胸悶等症狀,應立即呼叫醫療團隊或前往急診,並告知近期產程與手術史。因為及時辨識與處置關係到後續治療選擇,包括是否需要循環支持或介入性溶栓,早期通報可縮短診斷與處置時間。
本案與相關治療選項反映出在產後期間對血栓風險的敏感性與多元處置可能,醫療團隊會根據個案風險、出血傾向與循環狀態,選擇最合適的緊急處理方式,並在穩定後安排追蹤與復健建議。
重點回顧
產後肺栓塞可能在短時間內造成生命危險;超音波震盪導管溶栓提供不需開胸的介入選項,能在減少全身性溶栓風險下協助恢復肺循環,惟療效與出血風險需由醫療團隊個案評估。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