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孕婦吃麵恐致胎兒無心跳 食藥署與醫界要求下架處理

2025-09-09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網傳孕婦吃麵恐致胎兒無心跳 食藥署與醫界要求下架處理

網路短片宣稱孕婦吃麵可能導致胎兒心跳停止,引發婦產科與營養專家質疑,食藥署已啟動行政處置與下架通報。本文說明事件經過、超加工食品分類與專家觀點,並提供孕期飲食的基本判斷方向與就醫時機說明。

事件經過與官方處置

近期有短影音內容指出孕婦食用麵食可能導致胎兒心跳停止,引起醫界廣泛關注與批評。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表示,該言論涉及散播有關食品安全之不實訊息,已請地方衛生單位依相關法規調查移送,並透過平台管道要求下架。

多位婦產科及營養領域專家在公開討論中指出,將單一食物直指為致命因果關係的說法缺乏科學依據,可能對孕媽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超加工食品是什麼

討論中提到的「超加工食品」概念來自於國際上常用的食品分類框架,用以描述加工程度較高,且含有多種人工添加物與調味劑的產品。常見分類可以簡單說明為:

  • 第一類 未加工或低度加工食物,例如新鮮蔬果與原型穀物。
  • 第二類 加工調味或保存用成分,例如鹽、糖、植物油等。
  • 第三類 加工食品,由第一類與第二類成分組合而成。
  • 第四類 高度加工或超加工食品,含多種添加物與調味包,營養密度可能較低。

麵條與加工程度的判斷

專家說明,傳統麵條若僅由麵粉、鹽、水製成,屬於較低加工程度;但即食泡麵或含完整調味包的產品,因添加物與加工程序較多,較可能被歸為高度加工類別。評估時應以成分表與製程為判斷依據。

醫界與營養觀點重點

營養師與婦產科醫師提醒,針對孕期飲食的討論應以整體飲食模式為主,而非單一食物上的恐慌性指控。研究與流行病學資料常以長期飲食習慣、熱量平衡與營養素攝取為重點,部分文獻探討超加工食品與代謝或體重相關風險,但單一影音或個人臨床宣稱無法當作因果證據。

若懷疑某種食品引起即時且明顯的健康異常,建議依症狀尋求臨床評估;若關注飲食健康,則可考慮以原型食物與均衡飲食為基礎,並諮詢營養專業人員以取得個人化建議。

何時應諮詢醫療專業人員

若孕期出現腹痛、出血、胎動明顯改變或其他不適,應儘速聯繫醫療機構進行評估。對於日常飲食選擇有疑問或需調整營養計畫,可尋求合格營養師或婦產科醫師協助,以兼顧母體與胎兒的營養需求。

本案凸顯社群媒體上健康資訊的傳播風險,專家與主管機關均強調以證據為本、避免誇大因果關係的溝通方式。讀者在接觸類似主張時,可先查閱官方說明或諮詢專業,避免因單一訊息改變重要的健康決策。

重點回顧

網路影片以單一食物斷定胎兒心跳停止缺乏科學證據。食藥署已啟動法規與下架程序;專家建議以食材成分和整體飲食模式評估風險,並在出現急性症狀或營養疑問時諮詢專業人員。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