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輸血實務突破 臺灣急救團隊如何把醫院的血液帶到車禍現場

2025-09-09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院前輸血實務突破 臺灣急救團隊如何把醫院的血液帶到車禍現場

本報導聚焦台灣首例院前輸血事件,說明院前輸血與雙軌派遣如何在重大外傷現場縮短搶救時間、面對的作業挑戰與風險,並提示一般民眾判斷就醫時機與團隊協調要點。

什麼是院前輸血

院前輸血是指在事故現場或運送途中,對懷疑大量出血且有休克徵象的傷者,先行輸注血液製劑以維持循環與氧合的救援作為。這類作法的主要目標是縮短「黃金救援時間」,將部分醫院內可提供的急救處置提早到場域中執行。

由於血液屬於醫療資源且需保持冷鏈與適當保存,實務上常伴隨供應、保存、處置流程與法律倫理的評估。

雙軌派遣如何運作

雙軌派遣指的是同時以多線程運作救援任務:一邊由消防特搜或救難隊進行現場脫困和基本救護,另一邊由醫院派遣醫師、護理師與血液供應車輛等後送支援抵達現場或在途中接手。這種協同模式的重點在於人員分工、通訊協調與時間掌控,旨在讓醫療處置能在最短時間內銜接上現場救援。

適用族群與臨床注意事項

院前輸血通常針對懷疑大量內外出血、血壓不穩或有休克徵象的重症外傷病人;但是否啟動需由現場指揮與派遣醫療人員綜合評估。操作上要考量血品來源、保存期限、感染控制與能否即時使用,若血品在現場無法被使用則可能造成浪費。

此外,團隊需同步評估其他急救措施,例如止血、維持呼吸道通暢、留置血管通路與疼痛控制等,並視情況決定送院路徑與目的醫院能力。

常見挑戰與改善方向

實務報導指出,主要挑戰包括血液運送時間、路程遙遠造成醫療人員較晚到場、冷鏈管理及資源分配等。每次出勤後進行的檢討會議,能協助優化派遣流程、提升溝通效率,並針對地理與交通條件調整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院前輸血不是對所有外傷患者的標準作法;其啟動需經專業評估並考量風險與受益,避免因程序不完備而延誤其他必要處置。

何時該主動尋求緊急救助

若遇到重大車禍或其他創傷,出現大量出血、意識改變、呼吸困難或無法自行移動等情形,應立即撥打當地緊急救援電話並說明傷情與所在位置。等待救援時避免移動傷者,並按照接線人或現場指示協助止血或保持呼吸道通暢。

專欄觀察

從現場紀實可見,院前輸血與雙軌派遣代表了急救體系在面對嚴重外傷時向前跨出的一步。這類作法在提高即刻救護能力上具潛力,但亦需完善的制度支援、訓練與後勤管理,才能在不增加風險的前提下穩定推廣。未來要持續由實務回饋中優化流程,並由多部門協作建立可行的標準作業程序。

重點回顧

本報導說明院前輸血與雙軌派遣在重大外傷現場的運作重點,指出縮短救援時間、冷鏈與血品管理是主要價值與挑戰,並提醒啟動需經專業評估以降低風險。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