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退化與失智風險的密切關聯 探討預防措施的重要性

2025-07-13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聽力退化與失智風險的密切關聯 探討預防措施的重要性

隨著人口逐漸邁入高齡化社會,失智症已成為公共衛生的重要議題。近期多項研究指出,聽力障礙不僅影響長者的日常生活品質,也與認知能力的衰退和失智症密不可分。理解這種關聯,並採取有效的預防策略,對延緩失智具有重要意義。

聽力與認知功能之間的科學證據

來自澳洲健康大腦老化中心(CHeBA)的研究顯示,聽力受損程度介於輕度至重度的個體,在長期追蹤中,其認知表現較正常者較為劣化。研究指出,這類個體在第6年的追蹤期間,發展成輕度認知障礙或失智症的風險是未聽覺受損者的1.5倍。這份證據再次強調,聽力健康是認知退化的關鍵因素之一。

預防失智從守護聽力開始

過去的多項研究已經表明,聽力與心理健康、社交互動以及認知功能具有顯著關聯。根據2017年在《刺胳針》期刊發表的一項綜合研究,失智症的危險因素中,有多達9%的病例與聽力受損相關。這代表,透過積極保護聽力或早期介入,或許能有效降低失智症的發生率與進展速度。

使用助聽器的角色與潛在效益

除了日常防護,若已經出現聽力問題的長者,也可以透過正確的干預來降低失智的風險。美國國家阿茲海默症協調中心(NACC)的最新研究指出,正確配戴助聽器,有助於延緩失智症的進展。研究對象包括2,114名超過50歲的聽力障礙患者,結果顯示,約有三分之一的佩戴者在5年後仍未被診斷為失智症。這證明,佩戴助聽器除了改善聽力外,也象徵著在認知保健方面的積極作為。

早期認知障礙的警訊與干預

輕度認知障礙是失智症的前兆,患者常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記憶減退、語言障礙等症狀,但尚未影響基本生活能力。統計顯示,每年約有10-15%的輕度認知障礙者會進一步演變成失智症,而同齡正常者的比例僅約1-2%。因此,早期識別與積極治療,特別是在聽力健康維護方面,成為降低失智誤區的關鍵因子。

專家說法與預防建議

資深醫療專家指出,長期未受到良好照護的聽力問題,會影響人際溝通,降低與外界的互動頻率。這樣的狀況,可能使大腦缺乏必要的刺激,進一步促使認知能力退化。即使目前出現聽力下降,盡早配戴助聽器,不僅能改善日常生活,也具備延緩失智的潛力。然而,對於已有失智症狀的患者,配戴助聽器的效果則未必明顯,仍需透過專業醫療的綜合管理來介入。

聽力保健的生活策略

為了維護聽力健康,建議民眾從年輕時即注意避免長時間待在過吵環境,必要時可善用耳塞,降低噪音傷害。使用耳機時,也應控制音量,避免長時間聆聽高音量聲音。此外,出現聽力退化徵兆時,應儘速就醫查明原因,並按照醫囑進行治療,以防聽力進一步喪失。這些措施,都是預防聽力問題、進而降低失智風險的實用策略。

最後,對於已準備面對高齡生活的民眾,持續關注聽力與認知健康,才能有更充足的準備迎接健康長壽之路。做好預防,不僅是守護自我,也是給家人更安心的保障。

本文旨在提供專業的健康資訊,希望能喚起大家對聽力與認知功能的重視,並養成早期預防的習慣,才是維護長者健康的重要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