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陽光海岸大學歷時十五年研發出單劑無尾熊披衣菌疫苗,臨床試驗在數百隻野生個體見效,對保護未感染族群與降低病後死亡有實務意義,但仍受供應量與接種適用條件限制。
披衣菌在無尾熊的影響與風險
披衣菌感染是人類與無尾熊皆可能遭遇的感染性疾病,對無尾熊而言是重要的保育威脅。研究指出,在澳洲東部部分地區的野生無尾熊死亡原因中,披衣菌感染占比曾高達約一半,嚴重感染可導致生育能力下降與失明等臨床表徵。
感染風險受族群密度、棲地破碎與個體健康狀況影響。監測與早期診斷對個體康復與族群管理都相當重要。
疫苗研發與施打限制
研究團隊針對披衣菌表面三種蛋白設計疫苗配方,單劑注射即能誘發較廣泛的免疫反應。該疫苗在數百隻野生無尾熊的試驗中顯示成效,並已獲得獸醫藥品監管機構核准,將分階段投入使用。
目前疫苗僅適用於尚未感染的健康個體;已感染的動物仍需先以抗生素等臨床處置治療,康復後再視情況接種。研究團隊提到疫苗可提供三重保護作用:降低感染風險、防止病情惡化以及在部分情況下改善既有症狀,並報告可將族群死亡率降低約65%。
初期分發與供應需求
官方與研究單位計畫於2025年底至2026年初先釋出約500劑,供野生動物醫院、診所與野放保育計畫使用;研究團隊估計每年需要約1000至2000劑才能滿足基礎保護需求,且正尋求更多經費與資源以擴大接種規模。
保護無尾熊的綜合策略
疫苗為控制披衣菌的重要工具,但單靠疫苗無法解決所有保育挑戰。近年來棲地流失、氣候變遷與森林大火等因素已使無尾熊數量大幅下滑,某些區域在2022年被列為瀕危。保育策略仍需結合棲地復育、疾病監測、救援收容與社區參與等多面向作為。
在實務上,野外工作者與野生動物醫療團隊扮演關鍵角色:及早發現病害、適時收治與康復後安排疫苗接種,都是減少族群長期衝擊的重要步驟。
研究團隊的單劑披衣菌疫苗代表保育上的一項技術進展,但其效果與覆蓋率仍受供應、接種對象與保育計畫整體執行力影響。未來能否有效降低族群衰退速度,還需結合更多現場管理與長期監測。
重點回顧
單劑疫苗可針對披衣菌三種蛋白誘發免疫,在未感染無尾熊中降低感染風險並減少死亡;實務價值受限於供應量、接種適用條件與整體保育資源配置。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