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攝護腺癌作為男性常見的癌症之一,其發病原因與多項因素相關,包括遺傳基因、年齡增長與飲食西化影響。男性朋友應了解高危險族群,以及早期可能出現的症狀,才能提早進行篩檢與治療,降低罹患風險。
誰屬攝護腺癌高危險群
根據專家指出,攝護腺癌的高危險群主要包括家族有相關癌症史的男性,特別是直系親屬曾罹患此類癌症。此外,年長男性,尤其是50歲以上者,罹患幾率較高。此外,長期攝取富含脂肪的飲食,或有脂肪攝取過多習慣的人,也較易受到影響。遺傳因素在攝護腺癌的發生中扮演重要角色,家庭史是預測罹患風險的重要指標之一。
攝護腺癌的早期症狀及進展
早期階段無明顯症狀
攝護腺癌在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許多男性可能在體檢中偶然被發現。然而,隨著癌症進展到第三期,會出現與良性攝護腺肥大相似的排尿問題,例如尿頻、尿急,或排尿困難;在射精方面也可能出現障礙,如射精疼痛或血尿。
晚期轉移引發的癥狀
當癌症進入第四期並出現轉移,特別是轉移至骨骼時,患者更可能經歷骨頭痠疼、脊椎塌陷或背部劇烈痛感。這些症狀提示癌細胞已經擴散,潛藏著較高的嚴重性及復原難度。
攝護腺癌的診斷程序與篩檢方法
醫生通常會先進行肛門指診,並抽取血液檢查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數值。若檢查結果異常,會進一步透過直腸超音波及組織切片確診。若確診為癌症,接著會利用核磁共振成像(MRI)評估癌症的分期;若懷疑已轉移到骨骼,可能會安排骨質掃描以確認轉移情況。
預防與生活習慣建議
除了定期篩檢外,改變生活習慣也是降低攝護腺癌風險的一部分。保持健康飲食,避免高脂肪、多加工的食物,有研究指出,性行為頻率較高、且避開感染性疾病,可能有助於降低攝護腺癌的發病率。射精次數每月超過21次,疑似能幫助排除微弱感染,降低長期發炎風險,進而減少癌症的可能性。
攝護腺癌的篩檢與早期警訊
由於早期幾乎無明顯症狀,男性應定期進行攝護腺檢查。除了血液 PSA 測試外,肛門指診也能幫助醫師初步判定攝護腺狀況。一旦出現排尿困難、尿流變細或易感骨痛,應立即就醫進行詳細檢查,避免病情擴散至晚期。
醫療檢查的注意事項
值得留意的是,PSA 指數可能會受到年齡、攝護腺體積變化、感染狀態、甚至射精等因素影響,不能純粹以 PSA 高低斷定罹癌。醫師會依據整體檢查結果,搭配影像學與組織切片,做出最終診斷與分期判定,以制定適合的治療策略。
專家建議與提醒
專家提醒,男性朋友應重視定期篩檢,尤其是年長且有家族史者,早期發現是提高存活率的關鍵。從調整飲食、改善生活習慣,到積極接受醫療檢查,都是預防攝護腺癌的重要措施。對於出現疑似症狀的男性,建議儘快就醫,避免延誤最佳治療時機,將疾病的威脅降到最低。
身為男性健康議題的專欄作者,提醒大家持續關注攝護腺癌及早期警訊,才是真正的守門人。關心身體的每個變化,才能在疾病來襲時,奪得寶貴的時間與生命的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