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護腺癌影像導引確診與機械手臂手術個案報導

2025-11-04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攝護腺癌影像導引確診與機械手臂手術個案報導

一例長期PSA上升但傳統切片陰性的個案,經核磁共振發現前區病灶並以MRI超音波融合導引切片確診為臨床第三期攝護腺癌,接受達文西輔助根除手術及術後放射治療,後續門診追蹤中。

個案經過與診療流程

七十五歲男性多年來有排尿困擾並持續追蹤PSA數值,先前兩次傳統隨機切片均未發現癌細胞。隨著PSA逐步上升,醫師建議進一步以核磁共振檢查,影像顯示可疑病灶位於傳統切片難以取樣的前列腺前區。經MRI與超音波融合導引切片後,確認為臨床第三期攝護腺癌,顯示腫瘤已突破攝護腺包膜。

醫療團隊採用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根除手術切除病灶,術後再視情況配合放射治療以控制局部病情。患者術後恢復良好,持續接受門診追蹤與功能評估。

攝護腺癌常見檢查與風險因子

攝護腺位於膀胱下方並包圍尿道,負責分泌攝護腺液。常用的篩檢與檢查包括肛門指診、PSA血液檢測與組織切片等。主要危險因子為高齡、家族病史與特定遺傳變異。早期症狀如頻尿、夜尿、血尿或排尿困難,常被誤認為攝護腺肥大或老化而延誤就醫。

影像導引檢查的角色與適用情況

當PSA異常或臨床高度懷疑時,核磁共振檢查可提供病灶定位資訊,特別對前列腺前區或其他難以以隨機切片取得的部位更具價值。依照影像特徵與分級決定是否進行MRI與超音波融合導引切片,可提升臨床顯著性攝護腺癌的檢出率與診斷準確度。

治療選項及其考量

對於未發生遠端轉移的攝護腺癌,根除性攝護腺切除術是常見的主要治療選擇之一。以機械手臂輔助的微創手術可透過小切口在三維視野下操作,並盡可能保留神經血管束以利術後尿控與性功能恢復。若不適合手術或選擇以非手術方式治療,放射治療單獨或與荷爾蒙治療合併,是醫療指引中常見的標準方案。治療方式需綜合病期、患者年齡、共病以及個人偏好與生活品質考量由專業團隊討論決定。

何時應主動就醫與篩檢建議

一般建議男性可於五十歲起與醫師討論是否進行PSA篩檢;若有家族病史或屬高風險族群,則可考慮自四十五歲開始討論篩檢策略。若PSA數值超過4 ng/mL或持續上升,建議由泌尿科醫師評估是否需進一步影像檢查與導引切片確認,以便及早診斷與安排適合的後續處置。

本案顯示影像導引檢查在臨床上可補足傳統隨機切片的取樣限制,進而影響治療規劃與預後評估。醫療決策應由多專業團隊與患者共同討論,以利選擇最適合的檢查與治療路徑。

重點回顧

本篇說明影像導引檢查提高攝護腺癌定位與診斷率,並指出手術與放射治療為不同病期的可行選項,同時提醒篩檢與早期評估的重要性與限制。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