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報導聚焦肺動脈栓塞的臨床警示與預防重點,說明長時間久坐、深層靜脈血栓來源與常見症狀,並介紹常用檢查與治療方向,提供民眾判斷就醫時機與生活型態調整的實用資訊。
病例與致病機轉說明
報導指出一名53歲有高血壓病史的貨車司機因突發嚴重呼吸困難就醫,經胸部電腦斷層檢查確認肺動脈栓塞並入加護病房治療。當血塊或其他栓子堵塞肺動脈或其分支時,會造成肺部血流受阻與氣體交換受限,若未即時處理可能誘發急性缺氧或心肺功能惡化。
肺動脈栓塞常見症狀
- 突然出現的呼吸困難或感覺喘不過氣
- 胸痛,可能與呼吸或體位變化相關
- 咳血或帶血痰
- 暈厥或接近昏厥的感覺
- 心跳加快或不規則心悸
高風險族群與成因
多數肺栓塞的來源為下肢或骨盆的深層靜脈血栓(DVT),長期臥床、術後活動受限、長途旅行久坐等情況都會增加風險。其他風險因子包括惡性腫瘤、肥胖、抽菸、慢性疾病、年齡較大以及既往深靜脈血栓病史。空氣、脂肪或腫瘤碎片亦可罕見引發栓塞。
診斷檢查與臨床處置
醫師會整合病史與臨床表現,常用的影像檢查包括胸部電腦斷層血管攝影以確認栓塞位置,心臟超音波可評估右心功能,下肢靜脈超音波則用以偵測深層靜脈血栓。治療以抗凝療法為主,常見藥物類別包含肝素、Warfarin或新型口服抗凝劑,重症病例可能考慮靜脈溶栓或導管取栓等介入方式。具體處置需由醫療團隊根據病情評估選擇,本文僅供教育用途。
預防與日常自我管理
預防深部靜脈血栓是降低肺栓塞風險的關鍵。對於久坐或長途旅行者,建議定時起身走動或活動雙腿,必要時以抬高雙下肢、穿著彈性襪等方式協助回流;術後患者應依醫囑儘早下床活動並接受醫療團隊指導。戒菸、維持適當體重與規律運動有助於長期風險控制。
何時應儘速就醫
若出現突發性呼吸困難、胸痛、咳血、暈厥或明顯心悸等症狀,應立即就醫以排除肺動脈栓塞或其他急性心肺事件。醫療評估能迅速區分可能原因並啟動適切處置,千萬不要延遲求診。
本文以醫療資訊報導角度整理臨床要點,提醒高風險族群留意自身症狀變化並與醫療專業人員討論個人預防與治療方案,遇到急性警訊應以就醫為先。
重點回顧
肺動脈栓塞常源自下肢深層靜脈血栓,長期久坐、術後臥床與慢性病患者風險較高;掌握典型症狀與影像檢查有助及早診斷,抗凝與介入治療為主要處置,預防應以活動、彈性襪與生活型態改變為主,仍需醫師個別評估。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