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肝臟自體移植合併體外心肺循環手術完成報導

2025-10-13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罕見肝臟自體移植合併體外心肺循環手術完成報導

報導一例複雜肝腫瘤個案,醫療團隊以肝臟自體移植搭配體外心肺循環完成同步切除,解析手術步驟、可能風險、適用族群與術後追蹤要點,協助讀者理解此類罕見複雜手術的醫療意義與就醫契機。

案例概述與病況說明

一名中年患者被診斷出惡性平滑肌肉瘤,腫瘤延伸並緊密黏連肝靜脈與下腔靜脈,甚至侵犯至右心房。傳統化療與放射治療無法完全控制腫瘤,且其位置靠近重要血管,使得開腹切除難度顯著提高,數家醫療團隊評估後認為風險極高。

後續由跨科別團隊評估,採取包含肝臟自體移植與體外心肺循環的整合性手術策略,以期在控制腫瘤的同時維持肝功能與循環穩定。

肝臟自體移植與體外心肺循環是什麼

肝臟自體移植指的是暫時完整取出病人的肝臟,在體外進行腫瘤切除與血管重建後,再將肝臟回植於體內。此方法常用於位置特殊或靠近主要血管的腫瘤,以增加切除完整度並保存肝組織。

體外心肺循環則由心臟外科團隊啟動,替代心肺功能以便安全切除位於下腔靜脈或心房中的病灶,並在必要時協助血管重建作業。

適應族群與主要風險

  • 適用於腫瘤侵犯主要肝血管或心房、但肝功能保留且可耐受長時間手術的患者。
  • 風險包含出血、感染、移植器官短暫性功能不全、血管重建不良與術後併發症等。
  • 此類手術屬高難度,需多科密切協調與嚴格術前評估。

手術流程重點

手術通常分為腹部與胸腔兩部分同時進行。首先開腹暴露肝臟並評估與主動靜脈的黏連情況,必要時將肝臟取出於體外處理。在體外階段,團隊進行精準腫瘤切除與血管修復,同時心臟外科以體外心肺循環切除心房或下腔靜脈內的病灶並重建血流。

完成體外修復後,將肝臟回植並完成血管及膽道吻合,術中需嚴密監測出血量與器官灌流狀態,整體程序考驗團隊協調與時間掌控。

術後照護與追蹤要點

術後需在加護病房持續監測肝功能、凝血指標及心肺狀態,必要時給予支持性治療。影像學檢查與血液腫瘤標記可作為追蹤工具,早期偵測可能的復發或血管重建問題。

康復期間應由外科、感染科、影像與復健等跨科團隊共同管理,並評估是否需要後續輔助療法或長期追蹤計畫。

何時應尋求醫療協助

若出現不明原因的持續腹痛、黃疸、發燒、呼吸困難或突發性胸痛等症狀,建議儘速就醫評估。對於已知肝臟腫瘤或血管受累的患者,定期影像追蹤與與主治醫師討論治療選項相當重要。

此類跨科高難度手術在技術上可行性由多項條件決定,包括患者整體狀況、腫瘤形態與器官功能。醫療團隊會在術前進行全面評估,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可能風險與預期,協助做出符合臨床利益的決策。

重點回顧

此報導說明一例罕見肝臟惡性腫瘤合併心房侵犯的處理,醫療團隊以肝臟自體移植加體外心肺循環完成同步切除與血管重建,說明手術步驟、主要風險與術後追蹤重點,並提醒患者與家屬注意術後復原與持續影像檢查的必要性。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