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導一例以肝臟自體移植合併體外心肺循環切除侵犯肝大血管的惡性平滑肌肉瘤個案,說明手術流程、風險與術後追蹤要點,提供病況評估與就醫時機的參考資訊。
一名中年女性在例行健檢中發現惡性平滑肌肉瘤,腫瘤侵犯肝靜脈並延伸至下腔靜脈及右心房。由於傳統化療與放射治療對此類病灶效益有限,且腫瘤位置接近重要血管與心臟,外科團隊評估後採用肝臟自體移植合併體外心肺循環的方式進行切除與重建,過程涉及多專科協作與精細血管縫合。
什麼是惡性平滑肌肉瘤
惡性平滑肌肉瘤是一種罕見且具侵襲性的腫瘤,起源於平滑肌細胞,可能出現在子宮、消化道或血管壁等多處。發生率低,臨床常見於中年成人,病因尚未明確,但基因變異、既往放射暴露或某些化學物質可能為潛在危險因子。
何時會考慮肝臟自體移植
肝臟自體移植通常在常規切除無法完整保留肝功能或腫瘤緊密貼附於主要血管,且病灶無明顯遠處轉移的情況下被列為選項。此類手術屬高風險、技術要求高,需由具肝移植與心臟外科經驗的團隊共同評估適應症與術後治療策略。
手術步驟與團隊協作
此類手術常包含數個關鍵步驟,並行進行的團隊職責分明:
- 肝臟外科評估並以大範圍切口暴露肝臟與其與下腔靜脈的交界處。
- 在必要時完整取出肝臟至體外,以便在冷藏保存狀態下進行精準腫瘤切除與肝靜脈重建。
- 心臟外科同步建立體外心肺循環,切除侵犯下腔靜脈及右心房的腫瘤,並完成下腔靜脈的重建作業。
- 移植團隊迅速將處理後的肝臟回植,完成肝門脈與血管的吻合,整形或顯微外科醫師則協助動脈重建以恢復血流。
整個流程需要在體外心肺循環時間與肝臟缺血耐受時間內完成,對動態協調與術中判讀要求甚高。
風險、術後追蹤與就醫時機
這類複雜手術的風險包括出血、肝功能不全、感染、血管吻合不良或心肺相關併發症。術後需密集監測肝功能、循環與感染指標,並依腫瘤病理與臨床團隊討論是否搭配輔助性治療或長期影像追蹤。若出現持續腹痛、黃疸、發燒或呼吸不適等警訊,應儘速就醫評估。
原案術後追蹤數月內個案狀況良好,暫未見明確復發,但此類病例需長期定期追蹤以掌握病情變化與必要時啟動後續治療或支持照護。
此個案強調當腫瘤侵犯主要血管或靠近心臟時,肝臟自體移植合併體外心肺循環可作為一項高度專業的手術選擇,但是否適合仍需依患者整體狀況、腫瘤特性與醫療中心經驗評估。對於關注此類條件的患者與家屬,建議在具有多專科評估能力的醫療團隊進行詳細討論與風險說明。
重點回顧
本案示範以肝臟自體移植合併體外心肺循環處理侵犯肝大血管的惡性平滑肌肉瘤,說明多團隊協作與手術要點。讀者可從中了解手術適應症、主要風險與術後追蹤必要性,但此類高風險操作仍受病況與中心經驗限制,並非普適治療選項。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