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榮總肝心團隊完成罕見的肝臟自體移植合併體外心肺循環手術,跨科協作處理侵襲肝靜脈與心房的惡性腫瘤。本文說明手術做法、病理背景、臨床評估要點與就醫時機,提供一般讀者與醫療專業參考。
病例概況
一名53歲女性在例行健檢發現體內腫瘤,影像顯示腫瘤緊密侵犯肝靜脈、下腔靜脈,甚至延伸到右心房。病理確診為惡性平滑肌肉瘤,該腫瘤具侵襲性並常見於血管壁或其他含平滑肌的部位。多家醫學中心評估後認為手術風險極高且難以完全切除,患者轉至跨科團隊討論可行治療方案。
手術策略與程序
團隊經過多次討論後,決定採取肝臟自體移植合併體外心肺循環的同步手術方式。手術要點包括:
- 先將肝臟完整取出於體外,於低溫下保存以利離體處理。
- 在體外對肝臟進行精準的腫瘤切除與肝靜脈重建,減少對肝臟血運的長時間中斷傷害。
- 心臟外科同時啟動體外心肺循環,切除位於下腔靜脈與右心房的病灶並重建血管結構。
- 完成離體修復與血管重建後,將肝臟回置並恢復血流。
術中重點與術後情況
術中發現腫瘤與右心房黏連嚴重,團隊在保留必要組織的前提下將肝臟取出並立即浸入冰冷保存液進行體外修復。外科團隊在低溫下迅速完成腫瘤切除與肝靜脈重建,心臟外科則以移植物重建下腔靜脈。整體手術歷時約十四小時,術後病人恢復良好,目前正在逐步康復。
關於惡性平滑肌肉瘤
惡性平滑肌肉瘤是一種少見且具侵襲性的惡性腫瘤,來源於平滑肌細胞,可能發生於子宮、消化道、血管等多種部位。確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確,文獻指出基因變異、既往局部放射治療暴露及部分化學因素可能增加風險。本病發生率低,常見於中年族群,臨床多以腫塊或壓迫症狀表現,早期不易察覺。
臨床評估與民眾須知
針對疑似或確診的侵襲性肝臟腫瘤,臨床團隊會依影像、病理與個案體能狀況評估治療選項。可切除性與手術風險評估是關鍵決策點;在部分複雜血管侵犯的病例中,跨科協作與創新手術策略可能被考量。對一般民眾而言,若發現不明腫塊、持續性疼痛或其他異常症狀,應盡速就醫檢查以爭取更多治療選擇。
本案顯示在高度專業的跨科團隊規劃下,複雜的血管侵犯性肝腫瘤可以採取離體處理與同步心臟手術的策略,但此類手術技術要求高、風險亦高,是否適用需由專業團隊評估決定。臨床觀察與個案追蹤仍然必要,以評估長期療效與預後。
重點回顧
本案例示範肝臟自體移植與體外心肺循環的跨科協作策略,提供處理侵襲肝靜脈及心房腫瘤的實務參考,但適應症與風險需個別評估,臨床結果與長期預後需進一步觀察與個案追蹤。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