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案報導一名長期紅斑性狼瘡患者在水痘高燒就醫時,意外發現從下腔靜脈延伸至右心房的血管平滑肌瘤,紀錄兩次高風險手術、嚴重出血及體外循環支援處置,說明跨科協作與術後返家的復原情況,提醒罕見心臟腫瘤的就醫與風險考量。
案例發現經過
一名48歲女性有多年紅斑性狼瘡病史,因感染水痘而出現高燒就醫。急診檢查時在下腔靜脈一路延伸至右心房發現大型異常影像,起初懷疑為血栓並嘗試溶栓,但影像與臨床反應提示可能是腫瘤組織,進一步處置後確診為罕見的血管內平滑肌瘤。
血管平滑肌瘤的臨床特徵
心臟腫瘤本身極為罕見,臨床上從下腔靜脈延伸至心房的血管平滑肌瘤更少見。此類病變可表現為運動後喘、活動力下降或在檢查時偶然被發現。若腫瘤阻塞心臟出口或影響血流,可能有危及生命的風險,因此需要仔細評估。
診斷與手術挑戰
在本案中,醫療團隊於首次手術開啟心房時發現腫瘤呈實質化、沿血管延伸且牽連血管分支。手術中曾發生後腹腔大量出血,須緊急停用體外循環並大量輸血與凝血處置,術後病理證實為血管內平滑肌瘤。由於殘存腫瘤仍存在於下腔靜脈,半年後進行第二次跨科手術,合併移除的組織總長達42公分。
治療取捨與跨科協作要點
醫療團隊面臨的抉擇是風險與存活機會的權衡:再次開刀風險高,但若不處理,腫瘤可能再次延伸致命。此類情況常需心臟外科、泌尿科、一般外科、麻醉科與加護團隊協同作業,並準備周全的輸血與循環支援計畫。手術決策應基於個別病情評估與團隊討論。
何時就醫與風險提醒
若在日常活動中出現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難、活動耐力明顯下降或急性胸悶胸痛,建議儘速就醫評估。罕見腫瘤的診斷與處理有高度個別差異,影像學檢查、心臟評估與多專科會診是重要步驟。本文所述案例強調,罕見但可能致命的病變需要迅速評估與適切的專業處置。
病患歷程與醫療團隊協力
個案歷經兩次高風險手術與術後康復,現已能恢復日常活動。病患及家屬對於手術期間團隊的冷靜判斷與協作表達感謝。主治醫師亦指出,此類救治過程依賴多方專業分工與彼此信任,而非單一技術或名號。
本案提醒醫療從業者與大眾,面對罕見心臟相關腫瘤時,早期辨識、跨科準備與透明溝通均為關鍵;對於患者而言,與醫療團隊共同評估風險與利益是重要的決策依據。
重點回顧
本報導呈現一例血管平滑肌瘤自下腔靜脈延伸至右心房的臨床過程,紀錄兩次高風險手術、嚴重出血與體外循環支援的處置,說明跨科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同時指出此類罕見腫瘤可能致命且個案需逐一評估治療風險與限制。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