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光治療是否有效改善老年視力退化?最新研究解析

2025-08-26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紅光治療是否有效改善老年視力退化?最新研究解析

視力退化與紅光治療的科學爭議

隨著年齡的增長,許多長者開始出現老花眼、視力模糊等問題,這主要源於視網膜感光細胞的老化。原本負責光感的視桿細胞與錐細胞功能逐漸衰退,導致眼睛對光敏感度降低與色彩辨識能力下降。近期,一項來自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引發熱議,該研究聲稱透過每天僅需三分鐘的紅光刺激,可有效改善老年視力,是否真能如此快速有效?本文將深入分析科學實證與相關營養保健建議。

紅光照射促進視網膜細胞的科學根據

根據2020年於《老年醫學:生物科學》期刊發表的研究,團隊對20位年長受試者進行實驗,採用670奈米波長的深紅光每日照射三分鐘,持續兩週後,發現他們的色彩辨識能力平均提升約17%。其中,長者族群的改善程度甚至超過20%,效果持續至少一週。這些結果顯示,適度的紅光刺激或許能在改善老年性視覺退化方面扮演一定角色。

深紅光對粒線體功能的影響與保護眼睛

人體所有細胞都含有粒線體,但隨著年齡增長,其功能會逐漸衰退,導致能量產生減少、細胞功能下降。研究指出,特定波長的紅光(約在650至900奈米之間)能夠激活粒線體,提升ATP(三磷酸腺苷)的生產效率,進而有助於延緩視網膜的老化。由於視網膜細胞的快速老化,紅光療法或許能針對這一機制提供幫助,改善視力衰退問題。

科學解讀與動物實驗的啟示

由於粒線體在細胞能量供應中扮演關鍵角色,科研人員推測,利用波長在650-900奈米的紅光能促使粒線體活化,復甦ATP的生成。英國研究主持人Glen Jeffrey博士進一步指出,雖然目前尚未完全理解背後的機制,但動物實驗已證實某些波長與粒線體敏感相關,這可能成為未來開發視力改善新方法的鋪路石。

紅光治療的應用限制與風險考量

然而,專家提醒,紅光屬於可見光範疇中能量較低的波長,且不同品牌與設備產生的光譜範圍不盡相同。現有臨床研究多以主觀感受與辨色能力測試為依據,缺乏大規模臨床驗證。此外,紅光照射的時間長短亦需特別注意,如現有研究僅建議每天3分鐘短暫照射,避免照射時間過長導致眼睛受損,例如視網膜燒傷。專家指出,一旦以安全為前提,紅光可能是輔助改善視力的選項之一,但不能取代專業醫療建議與治療。

營養補充對於保護視網膜的重要性

除了紅光療法之外,慎重的營養管理也是維持良好視力的關鍵。專家建議,日常飲食中應重視以下六大營養素,以提供視網膜所需的能量與抗氧化能力:

  1. 葉黃素與玉米黃素:存於視網膜與水晶體中,有助於濾除藍光與紫外線,減少光氧化傷害。
  2. 魚油中的Omega-3脂肪酸(DHA):是視網膜的重要結構成分,建議每週進食兩份富含Omega-3的魚類,以支持視覺健康。
  3. 維生素A:是視網膜感光物質的重要組成,幫助在黑暗環境中保持良好的視力,來源包括深色蔬菜與動物肝臟等。
  4. 維生素C:具抗氧化作用,有助於保護眼睛血管與水晶體,促進細胞修復,常見於奇異果、柑橘類和青椒等食物中。
  5. 其他如維生素E、鋅等亦有助於視網膜的健康維持。

透過科學證據與營養均衡,合理搭配生活習慣或許能有效延緩眼部老化,提升長者的視覺品質。而未來,紅光治療若能通過多國更大規模的臨床驗證,或許將成為老年視力管理的新趨勢。對此,醫學界仍需持續追蹤最新動態,謹慎看待這些新興療法的實用性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