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榮總宣布全台首隻駐點輔助治療犬歐巴正式退休,服務由年輕治療犬歐佳接任。本文報導事件經過並說明治療犬在醫療場域的角色、交接與照護考量,提供機構與病人家屬在引入或安排陪伴性動物時的實務要點與風險提醒。
事件背景與現場氛圍
駐點輔助治療犬歐巴於民國104年出生,自民國108年2月起在台北榮總的安寧團隊駐點服務,至今已服務超過六年,今宣布正式退休。醫院為牠舉辦退休儀式,曾接受牠陪伴的病患家屬、院方人員及照顧者出席,現場回顧了歐巴在不同時期的陪伴片段,情感交流為典禮增添溫度。
駐點治療犬的角色與實務考量
治療犬在醫療場域通常以非侵入性陪伴為主,透過穩定的互動協助病人調節情緒、減緩緊張感,但不構成醫療治療或診斷。實務上,機構會評估動物行為、訓練背景與健康狀況,並訂定可進入的區域與不可進入的限制,例如部分無菌或高度感染風險的區域仍會限制動物進出。
選任與管理上,常見的考量包括動物的服從度、對醫療器材的安全性、是否會引起過敏或衛生疑慮,以及牽引和處理的負責人員。醫療團隊與志工須協調清楚的工作流程,並確保動物的日常疫苗與健康檢查由合格獸醫負責。
交接程序與照護安排
在歐巴退休案中,醫院安排由三歲的雌犬歐佳接替駐點任務,並以服務背心象徵新的職務身份。退休的歐巴保留員工證並升格為終生志工,主要照護者持續擔任寄養與陪伴角色,醫院也協調相關人員與家屬保持聯繫,讓陪伴服務得以平順交接。
此類交接常伴隨培訓期,包含新犬對醫院環境的熟悉、與人員的配合演練,以及由經驗豐富的 handler 或護理人員監督初期互動,藉此降低干擾與風險。
引入治療犬時的實務建議與就醫契機
機構在規劃駐點類陪伴動物服務時,宜先評估病人族群的需求與風險,包含免疫力低下者、對動物過敏的病人或有開放傷口的個案等情況需特別管控。建立清楚的操作準則、感染控制流程與事故通報機制,有助於兼顧陪伴效益與安全性。
對於病人與家屬,若在陪伴互動中出現過敏反應、皮膚破損或其他身體不適,建議儘速向醫護人員回報以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處理。陪伴動物能提供情感支持,但任何身體症狀或惡化情形仍應以臨床醫療評估為主。
員工與志工的合作重點
- 明確分工:handler、志工與醫護人員各自職責要明確,包含巡視、清潔與突發狀況處理流程。
- 健康監測:動物的健康與行為紀錄應定期更新,並有可追溯的檢疫或疫苗紀錄。
- 環境管理:為避免交叉感染,應規劃動物可活動區域、清潔頻率與消毒標準。
這次歐巴的退休與交接反映出醫療機構在維持人文關懷同時,須兼顧安全與流程管理的需求。對病人與家屬而言,陪伴動物帶來的情感面向值得尊重,但任何涉及健康的決定仍應由專業人員評估與協調。
重點回顧
台北榮總宣布駐點輔助治療犬歐巴退休,三歲治療犬歐佳接任。文章說明治療犬在醫院的陪伴角色、交接與照護流程,並提醒機構與家屬在導入時需兼顧安全、感染控制與病人適配性。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