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導一例下顎骨造釉細胞瘤患者,醫療團隊以數位模擬與客製化腓骨重建,當日進行腫瘤切除、下顎重建與植牙贋復,術後即時回復部分咀嚼與顏面支撐,說明跨科協作與數位流程在顎顏面手術中的應用與注意事項。
下顎骨造釉細胞瘤的臨床表現
患者常見症狀包括牙齦腫大、下顎外形改變或牙齒移位。文章中的個案因腫瘤逐漸增大,最後出現下排牙齒被推倒的情形,經影像與病理檢查確診為下顎骨造釉細胞瘤,腫瘤尺寸約為九公分。此類腫瘤雖多為良性但可能有局部侵襲性,對顎骨結構造成破壞,影響咀嚼、發音與外觀。
診斷與多科評估
確診通常依影像檢查與組織病理報告,並由口腔顎面外科、重建手術與補綴科等多科團隊共同評估治療選項。治療計畫會考量腫瘤範圍、患者臉型與咬合需求,以決定是否需要骨移植或即時重建。
數位模擬與客製化手術導板
文中醫療團隊採用電腦輔助影像與三維設計,製作手術導板與贋復補綴物,藉由術前模擬精準規劃切除範圍與重建形狀。此類數位流程可以協助縮短手術時間並提升重建精確度,但仍需根據個別病情訂定最佳策略。
一日完成的顎骨重建與其適應症
傳統治療多為分階段,包括先切除腫瘤並重建骨缺損,待癒合後再植牙與製作假牙;分期過程可能延長數月。文中團隊在相同名天內結合腫瘤切除、以小腿腓骨進行顎骨重建,以及即時植入植體與假牙贋復,術後達到咬合支撐與顏面形態恢復。此類一日完成的策略需跨科密切合作,並視患者整體健康、腫瘤特性與術後風險評估而定。
術後照護與就醫時機
術後追蹤包含傷口照護、功能恢復訓練與影像檢查,以監測癒合與重建情況。若出現持續疼痛、腫脹、出血或吞嚥咀嚼功能顯著改變,應儘速向具相關專科的醫療團隊諮詢。早期發現與完整評估有助於治療安排與預後管理。
這起以數位模擬與腓骨重建為主的下顎骨造釉細胞瘤個案,展示了跨科整合與客製化技術在顎顏面外科的應用,但每位患者情況不同,治療時程與風險仍需個別評估與專業判斷。
重點回顧
個案顯示數位模擬與腓骨客製重建可在同日完成下顎骨造釉細胞瘤切除與咬合重建,提升手術整合性與即時功能復原,但適合度與長期追蹤仍需個別評估與多科協作。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