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肌少症是老化過程常見的肌肉量與肌力減少現象,會增加長者跌倒與生活自理困難的風險。本文說明症狀、危險因子、可行的生活型態調整與輔具應用,提供社區與照護者參考的實務方向與就醫時機提示。
肌少症是什麼
肌少症指的是肌肉量、肌力與肌肉功能隨年齡或疾病逐漸下降的現象。臨床上常以活動能力退化、走路變慢或握力下降等表現被注意到,但每位長者的狀況不同,應以整體功能評估為主。
危險因子與常見表現
常見的危險因子包括年齡增長、身體活動不足、營養攝取不良以及慢性疾病等。這些因素可能單獨或合併發生,導致長者肌力減弱、步態不穩、容易跌倒或自理能力下降。
何時應該尋求評估
若出現明顯的體力下降、頻繁跌倒或日常生活難以自理,建議向合格的醫療或復健專業人員諮詢。專業評估可協助釐清功能限制、找出潛在原因並規劃合適的介入策略。
預防與自我管理要點
針對肌少症的預防與改善,常見且實務可行的做法包含強化肌力訓練、注意蛋白質與重要營養素攝取、控制慢性病以及維持規律活動習慣。下列要點可供參考:
- 維持規律的肌力與平衡訓練,結合日常活動以促進功能性肌力。
- 確保飲食中有適量蛋白質,並注意維生素D與鈣質的來源,必要時向專業人員諮詢營養建議。
- 積極控制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因這些疾病可能加速肌力流失。
- 建立良好睡眠與生活作息,避免長期臥床或久坐導致活動量下降。
輔具與環境調整的角色
當長者已有肌力不足或行動不穩時,合適的輔具與環境調整能提高活動安全與自主性。輔具的選擇與使用方式應由專業評估後配合訓練,正確使用可協助上肢與下肢協調發力,減少跌倒風險。
推動社區教育與照護實務
在老人照護機構與社區推動相關衛教或訓練課程,可以讓長者及其照護者更了解肌少症的預防方法與風險管理。透過定期評估與個別化介入,能更貼近長者的功能需求並提升日常安全。
面對肌力與功能的變化,及早辨識與採取多面向的管理策略比單一干預更為有效。醫療與照護團隊、家人與社區資源的協同,可幫助長者在維持獨立生活的同時降低跌倒與功能衰退的風險。
重點回顧
肌少症會影響長者肌力與日常功能,應以運動、營養與慢性病控制為主的綜合策略並輔以合適輔具,提高活動安全與維持生活品質;評估與個別化介入仍為實務挑戰。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