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肉一直以來被認為與多種疾病風險增加相關,特別是癌症、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然而,最新的研究成果重新挑戰了過去的飲食建議,強調在控制攝取量與選擇合適的肉類部位上,或許才是維持健康的關鍵。本篇將深入探討紅肉與疾病的關聯性,並提供科學合理的飲食建議,幫助您在享受肉食的同時兼顧健康與環境永續。
紅肉與健康風險的科學研究新發現
據來自加拿大戴爾豪斯大學與麥克馬斯特大學的合作分析,涵蓋54篇研究、總計超過54,000名受試者的綜合資料顯示,紅肉與加工肉品如火腿、培根等,與癌症、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之間並沒有顯著的直接關聯。這一研究結果已於《內科醫學年鑑》上刊登,針對過去普遍認為紅肉是高危物質的傳統觀點提出了新的科學證據。

(最新研究指出紅肉與多種疾病並無顯著關係,強調適量攝取才是關鍵)
合理減少紅肉攝入的科學數據
根據研究,若每週減少3份紅肉或加工肉品的攝取,對疾病的預防作用具有以下效果:
- 預期終身:會減少約7例癌症死於意外
- 持續11年:心臟病死亡率降低約4例
此外,若每週持續減少3份不同類型肉的消費,並維持7年時間,則能在預防糖尿病方面獲得顯著效益:
- 減少紅肉:預防第二型糖尿病約6人
- 減少加工肉:預防第二型糖尿病約12人
研究的撰寫者之一約翰斯頓(Bradley Johnston)表示,紅肉的健康風險並非完全忽略,而是現有証據薄弱,減少攝取的效果相對有限,並且未將環境永續因素納入考量。
科學界對紅肉與疾病關係的不同見解
傳統的國際健康組織多基於觀察性研究,提出少吃或不吃紅肉的建議,然而這類研究因受到多重因素影響,難以明確作出因果關係的判斷。相反,近期部分專家持不同意見,認為已有充足證據證明紅肉與大腸癌等疾病有較高的關聯,世界衛生組織(WHO)也曾將紅肉列為二類致癌物。此一分歧引起了醫學界的廣泛討論與持續追蹤。
健康飲食與環境永續的雙重考量
在現代營養與環境議題的交叉討論中,少吃紅肉除了考量健康風險,亦涉及永續發展。多數飲食指導建議改以植物性蛋白質如豆類、菇類或白肉來代替紅肉,不僅有助於降低碳足跡,也符合環境保護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選擇較瘦的肉品與適合的烹調方式,更能在享用美味的同時保持健康。例如,避免高溫油炸與燒烤,減少致癌物質的產生。
吃得健康的實用建議
控制攝取量與選擇適當的肉類部位
根據世界癌症研究組織(WCRF)的建議,每週紅肉攝取應控制在350至500克,即每日約50至70克,並偏好瘦肉部位如牛腱、牛肩、里肌與腰內肉以降低脂肪攝取。同時,避免高溫烹調方式如油炸、燒烤,以免產生致癌物質,如雜環胺與多環芳香烴。
食用適量並重點挑選低脂肉品
選擇瘦肉、去除多餘油脂,如雞肉去皮、牛肉選用無脂部位,都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建議多選用植物性蛋白來源,並搭配多樣化的蔬果,幫助平衡營養攝取,養成健康飲食習慣。
環境永續與健康並重的飲食轉變
除了個人健康,少吃紅肉也是對抗氣候變遷的重要措施。畜牧業產生的碳排放、土地利用與水資源消耗,皆因大量飼養動物而增加。選擇植物性蛋白或少量食用紅肉,不僅有益健康,也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結語
從科學證據與專家意見來看,少吃紅肉不一定能顯著預防所有疾病,但合理控制量與選擇合適的肉類部位,的確有益於身體健康與環境永續。追求健康生活,不僅應著眼於「減少」,更應著重於如何提升飲食的多元與科學性,從而達到身心靈的全面平衡。這樣的飲食調整,或許才是真正的健康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