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手術課程在慈濟大學模擬醫學中心圓滿結束

2025-10-24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模擬手術課程在慈濟大學模擬醫學中心圓滿結束

慈濟大學模擬醫學中心完成為期四天的模擬手術課程,吸引202位醫師與多個專科學會參與。課程以血管外科、整形外科與顯微重建實作為主,強調手術程序熟練、團隊溝通與對捐贈者的尊重,為臨床訓練提供安全且可重複的練習環境,並討論模擬訓練的限制與倫理面向,供醫療教育與執業準備參考。

活動概覽

主辦單位在模擬醫學中心舉辦為期四天的模擬手術課程,內容聚焦於模擬手術的實作訓練與流程演練。課程安排以手術操作、術中團隊協作與情境模擬為主,旨在讓參與醫師在非臨床環境中反覆練習基本與進階技術。

參與團體與人數

本次活動由多個專科醫學會共同參與,實際參與者包含超過兩百位醫師及來自多家醫療機構的臨床團隊。活動也安排了向捐贈者致敬的環節,對象為課程中使用之捐贈者,以表達尊重與感謝。

模擬手術的教學重點

模擬手術課程常見的教學重點包括標準化的術前準備、無菌操作流程、關鍵解剖識別與縫合技巧。透過模擬器材或實體模型,學員可以在可控環境中反覆練習,降低實際手術中由於經驗不足造成的風險。

團隊溝通與流程演練的重要性

手術不僅是個別醫師的操作,也依賴麻醉、護理與器械準備等團隊協作。課程中特別強調術中溝通、分工明確與突發狀況下的應變流程,這些非技術性能力常是模擬訓練能有效提升的部分。

訓練的局限與倫理考量

模擬訓練雖然能提高技能熟練度,但仍有局限,例如模擬情境無法完全複製真實病人體況或不可預期的生理反應。此外,使用捐贈者進行教學時須尊重其貢獻,並遵守相關法律與倫理規範,確保流程透明與莊重。

適用族群與學習建議

此類模擬手術課程適用於住院醫師、專科進修醫師以及希望強化術科技能的臨床工作者。建議學員在參與前明確自身學習目標,並在課後以臨床監督或導師回饋作為持續改進的依據。

模擬訓練後的臨床應用要點

完成模擬訓練後,將所學納入逐步實際病例中應循序漸進,並接受經驗豐富者的監督與評估。應避免將模擬環境的成功直接等同於臨床療效,臨床應用仍需考量病人個別差異與風險評估。

報導者觀點

本次模擬手術課程展現出醫療教育在技術訓練與團隊協作面向的持續投入。模擬平台提供安全且可重複的學習場域,但同時提醒業界在推廣訓練時同步重視倫理、可及性與如何將模擬成果合理轉換為臨床實務。

重點回顧

為期四天的模擬手術課程聚焦術科實作、團隊溝通與倫理議題,透過反覆演練提升操作熟練度與流程協調,但模擬結果需謹慎轉化為臨床應用,並重視捐贈者尊重與法規規範。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