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長期佩戴銀手鐲導致手腕飾品逐漸嵌入皮膚並出現化膿感染,經手術處理後恢復。本文說明臨床表現、醫療處置流程、潛在風險與實用預防建議,協助讀者判斷就醫時機與日常護理要點。
案例概述
一位成人人士長期佩戴銀手鐲與串珠近十年,隨著時間推移與體重變化,手腕處感到愈來愈緊。近半年出現反覆紅腫、搔癢與滲液,自行使用外用藥膏未見改善。最終出現劇痛與膿性分泌物,經就醫發現首飾部分已被皮膚和肉芽組織包覆,無法自行取下,並伴隨組織潰爛與感染表徵。
臨床表現與可能風險
臨床上可見局部紅腫、疼痛、化膿、惡臭分泌物與皮膚潰爛,長期摩擦或壓迫會誘發慢性發炎與肉芽組織增生,形成類似環狀的組織包裹。若感染擴散到深層組織或血流,可能出現嚴重併發症,包括敗血症或功能受損,甚至面臨切除或失能的風險,因此早期評估與處理十分重要。
醫療處置與臨床重點
在評估後,醫療團隊以手術方式移除嵌入的首飾並進行清創與引流,同時給予抗感染處置與傷口照護。手術過程需謹慎分離被肉芽組織包覆的異物,避免損及血管與神經;手術時間視情況而定,個案中約耗時一小時多。術後需密切觀察感染控制與傷口癒合,必要時延長抗生素或進行進一步傷口處理。
預防與日常注意
- 定期清潔佩戴的首飾並讓皮膚透氣,保持乾燥,以降低細菌滋生風險。
- 如體重改變或出現局部水腫,應檢查飾品是否過緊,必要時調整或暫時摘除。
- 若發現紅腫、疼痛、破皮或滲液等異常情況,應立即摘除飾品並諮詢醫療專業人員,避免自行延誤處理。
- 從事運動、勞動、接觸化學品或睡眠時,考慮暫時取下首飾以減少摩擦與外傷。
此案例提醒日常生活中勿忽視看似微小的持續壓迫與摩擦,及早察覺變化並尋求專業評估,有助於避免感染擴大與功能受損。臨床處置需由專業醫療團隊依個案情況決定,讀者如有疑慮宜及時就醫。
重點回顧
個案顯示長期佩戴緊密首飾可導致嵌入皮膚與慢性感染,需以手術與清創處理並搭配感染控制。讀者可透過定期清潔、適時摘除與早期就醫降低嚴重併發症風險,同時留意感染可能擴散與功能受損等限制。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