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呼問題嚴重影響睡眠健康 早期診斷與治療關鍵應引起重視

2025-08-05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打呼問題嚴重影響睡眠健康 早期診斷與治療關鍵應引起重視

打呼已不僅是伴侶間的夜間噪音問題,更可能是潛在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徵兆。據臨床研究指出,約有九成的打鼾者可能罹患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OSA),長期未經治療甚至會增加中風、心血管疾病等嚴重並發症的風險。本文將深入探討打呼與睡眠呼吸暫停的關聯性,提醒民眾留意早期徵兆,並了解相關診療選項,以維護整體健康。

打呼聲的危險程度與潛在疾病的關聯性

打呼的聲音大小,或稱分貝數,約在40至80分貝之間,類似洗衣機運轉的噪音。台灣睡眠醫學界指出,夜間打呼有可能引起呼吸暫停,若長期未加以重視,會使血壓飆升、血管受損,甚至導致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機率升高。此外,研究顯示打鼾者中,患有嚴重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比例高達87%,且其呼吸聲越大,呼吸暫停程度越嚴重,患者的健康危機亦隨之增加。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健康風險不可忽視

若未經治療的睡眠呼吸暫停,會大幅提升心臟病發作、中風及糖尿病的風險。統計數據顯示,嚴重的呼吸中止症患者因呼吸阻塞,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高出一般人約2.6倍。此外,未正常治療者的全因死亡率也相對攀升至1.9倍,提醒我們應重視呼吸暫停的早期警訊,進行適當檢查與治療,以降低危險。

高危險群的 eight 特徵指南

  1. 鼻中膈彎曲或長鼻瘜肉,阻抗呼吸道
  2. 舌根肥厚或體重過重,誘發呼吸道阻塞
  3. 有抽菸、酗酒習慣,進一步促使呼吸暫停
  4. 男性患者罹患呼吸中止症的風險較女性高出數倍
  5. 停經女性因荷爾蒙變化,呼吸道阻塞風險逐漸接近男性
  6. 年長者隨著肌肉鬆弛與新陳代謝降低,發生率提高

這些特徵若伴隨打呼或睡眠品質下降,就必須高度警覺,進一步接受專業睡眠篩檢,避免延誤診治造成的健康負擔。

打呼與呼吸中止的診斷與干預手段

若發現打鼾聲愈來愈大、伴隨肥胖、嗜睡、甚至血壓偏高或下巴後縮等情況,即應立即就醫進行睡眠多導檢查。依據診斷結果,醫師可能建議使用連續性正壓呼吸器(CPAP)、口腔矯正器或必要時進行手術,來有效改善呼吸阻塞問題。早期干預是預防心血管併發症的重要關鍵。

打鼾的背後或許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警訊

專家提醒,打鼾嚴重者猶如爆米花聲,不容輕忽。有研究指出,鼾聲越大,越有可能是睡眠呼吸暫停症的徵兆。未經治療的嚴重呼吸暫停,不僅威脅生命,更會引發長期的心血管疾病,甚至併發糖尿病。民眾應留意睡眠品質的變化,遇有持續打鼾與日間倦怠的狀況時,建議儘早安排專業篩檢,掌握健康主動權。

醫師呼籲:打呼若伴隨相關特徵需重視

除了打呼,若伴隨肥胖、血壓高、嗜睡或下巴後縮等現象,更應提高警覺。這些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警訊。莊立邦醫師強調,若發現自身或伴侶的打呼聲日益隱約,且伴隨健康狀況異常,應儘快前往睡眠專科做進一步檢查。接著透過專業的治療設備如CPAP或手術,能有效防止疾病惡化,保障長期健康。

一場深入了解睡眠呼吸障礙的認識之旅,有望轉變民眾對打呼的態度。健康的睡眠才是維繫身心靈的根本,值得每個人投入關注與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