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醫院導入智能複合式手術室 提升導航輔助脊椎手術精準度

2025-10-30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成大醫院導入智能複合式手術室 提升導航輔助脊椎手術精準度

成大醫院建置智能複合式手術室,整合即時電腦斷層、手術導航與神經監測等技術,應用於高難度脊椎畸形矯正,報告指出可改善螺釘置放精準度並減少輻射與再手術風險,對臨床訓練與手術安全具有參考價值。

什麼是智能複合式手術室

智能複合式手術室指的是在同一手術房內整合可移動式即時影像系統、手術導航平台與神經監測設備,使手術團隊能在術中取得即時影像並依據導引進行操作。此類設備的目的在於提高操作精準度並即時回饋,協助外科醫師掌握解剖位置與器械走向。

臨床應用於脊椎畸形手術

在脊椎畸形矯正手術中,醫師常需在複雜三維構造下放置椎弓根螺釘,此過程對誤差容忍度低。院方表示,透過術中即時電腦斷層掃描、脊椎導航系統與神經監測的整合,團隊可以在手術中確認每個步驟並即時修正,術後影像報告顯示脊椎軸線恢復良好,部分病童術後能恢復日常活動且未見明顯神經併發症。

已觀察的效益與限制

報導中提及的益處包括螺釘置放精準度提升(院方數據或報告範圍內為95–100%)、降低神經或血管損傷風險、減少病人整體輻射暴露、縮短住院時間與減少再手術機率。文獻也指出,導航輔助手術可顯著降低重大螺釘偏移風險並降低輻射劑量。

不過,技術的效果仍依賴術者經驗、設備設定與病患個別情形,且高階設備需配合多專科協作與完善的術中流程,才能達到預期效益。

適用族群與就醫考量

此類複合式手術室主要應用於高難度脊椎畸形矯正以及其他需高精準度影像導引的手術,例如顱內與盆骨相關手術。對於疑似需接受複雜矯正或重建手術的病患,建議向專科醫療團隊諮詢手術選項與風險,而非僅以技術名稱作為治療決策依據。

未來發展方向與挑戰

院方並提出將來可能結合人工智慧導航、機械手臂與虛擬實境等技術,以期進一步強化手術規劃與執行精準度。實務上,這類整合仍需克服成本、操作訓練與跨領域協調等挑戰,並於臨床環境中持續評估成效與安全性。

從新聞報導與臨床應用觀察,智能複合式手術室為複雜骨科與神經外科手術提供更多即時資訊與導引工具,能成為提升手術安全與技能傳承的輔助平台,但其應用成效仍需在臨床實務中持續審慎評估與檢視。

重點回顧

本報導說明智能複合式手術室如何整合即時CT、導航與神經監測以支援高難度脊椎矯正,帶來更高的置釘精準度與較低的輻射暴露;技術潛在價值需以多科協作與臨床評估為前提,並注意設備成本與訓練需求。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