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大研發團隊推出智慧化血管檢測系統,透過手指與腳趾感測器在一分鐘內分析血管阻塞與血管年齡,系統正進行臨床試驗並推動醫材認證,對臨床與居家血管健康監測具應用潛力。
新聞要點回顧
一款由成功大學相關團隊開發的智慧化血管檢測系統於校園研發總部發表。開發團隊說明,感測器可夾於手指與腳趾,於短時間內計算脈搏波傳導速度(PWV),以分析血管阻塞情形與估算血管年齡。該系統已完成部分電性安規與生物相容性檢測,並在醫院進行臨床試驗,後續將申請醫材認證並規劃量產時程。
什麼是智慧化血管檢測系統
此系統以脈搏波傳導速度作為核心指標,透過外部感測器擷取末梢脈搏訊號,並以演算法評估血管彈性與阻塞風險,進而推估所謂的血管年齡。開發團隊強調設計以快速、便利為目標,旨在降低血管檢測對大型醫療設備的依賴。
適用族群與臨床應用
- 臨床門診可快速掌握末梢循環狀況,協助醫師在追蹤或評估治療反應時取得更多參考資料。
- 居家照護或長期追蹤族群可用於監測血管健康變化,但不應取代臨床診斷與醫師判斷。
- 對於高齡者、慢性疾病患者或有周邊循環疑慮的人群,該檢測提供一項非侵入性的篩檢工具。
檢測原理與操作流程
操作上,使用者將感測器輕夾於手指或腳趾,系統於短時間內擷取脈搏波形並計算PWV,再輸出血管阻塞程度與血管年齡等指標。流程強調快捷與便利,以利在門診、照護機構或藥局等場所使用。因為結果屬於風險指標或輔助性資訊,臨床解讀仍需結合病史與其他檢查結果。
目前驗證進度與未來規劃
團隊已啟動臨床試驗並通過部分安全性檢測,規劃在後續申請醫材認證。開發單位表示將持續進行功能驗證與法規作業,以支援未來的商業化與量產時程。產業報告亦指出周邊循環監測相關市場在未來年有成長趨勢,顯示此類技術具有發展空間。
使用注意事項與局限性
此類檢測工具屬於輔助檢測裝置,單次或短期數據不宜做為確診依據。使用者與醫療照護者在解讀數據時應謹慎,對於異常結果或臨床症狀應儘速就醫以取得專業評估。器材在不同個體或外在環境下可能有測量變異,且現階段仍以臨床試驗及法規驗證為前提,才能推論其臨床效用範圍。
技術開發與醫療應用需時間驗證,研發團隊與合作醫院正同步進行安全性與功能性評估,期望在符合相關法規之後擴大應用場域。對一般讀者而言,該系統提供一種方便的血管健康監測方式,但若有任何健康疑慮,應以醫療專業諮詢為主。
重點回顧
成大團隊研發的智慧化血管檢測系統以PWV量測提供快速血管阻塞與血管年齡評估,對臨床追蹤與居家監測具參考價值,但仍在臨床驗證與法規認證階段,不能取代醫師診斷。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