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韓宣佈尼帕病毒納入第一級傳染病,對自印度與孟加拉入境者實施健康申報與檢疫。本文說明病毒特性、傳播途徑、潛伏期與臨床表現,並說明檢疫程序與民眾在出現疑似症狀時的注意重點。
南韓疾病管理廳在官方公告中指出,考量近期印度與孟加拉接連通報尼帕病毒病例,已將尼帕病毒感染症列為第一級傳染病,並將兩國列為檢疫管理地區。自該等地入境者需完成健康申報,並依檢疫規定接受必要的隔離與調查;醫療單位對疑似或確診個案須即時通報與流行病學追蹤。
尼帕病毒是什麼
尼帕病毒屬於副黏液病毒科亨尼帕病毒屬的 RNA 病毒,會感染人與多種動物。1998 年在馬來西亞的豬場爆發後,南亞地區偶有群聚或散發病例。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列為高度關注的病原之一,主要因為目前缺乏已廣泛可用的特效疫苗與標準化藥物。
傳播途徑與高風險情形
- 自然宿主為果蝠,動物到人類的傳播可能發生於接觸受感染動物或其分泌物。
- 食用受污染食物,例如生椰棗汁或受果蝠污染的水果,過去曾被認為是感染來源之一。
- 已紀錄人對人傳播,包含家庭或醫院內的群聚感染,接觸患者體液與分泌物為高風險情形。
臨床表現與潛伏期
尼帕病毒的潛伏期一般約為 4 至 14 天。感染初期常出現發燒、頭痛與肌肉疼痛,部分病例在數日內惡化為急性腦炎,可能出現意識混亂、抽搐或昏迷。重症患者在發病後數日到數週內可能死亡;部分康復者也可能留下長期神經學後遺症。過往報告顯示病例致死率可達約 40% 至 75%。
檢疫作業與臨床通報
南韓此次作法包括對來自印度與孟加拉的旅客進行健康申報,並透過檢疫系統管理疑似個案,必要時實施隔離與流行病學調查。醫療機構在接獲疑似個案時需要依規定通報與採取感染控制措施。政府與衛生單位通常會根據疫情發展調整檢疫與監測策略。
民眾應注意的就醫時機與風險溝通
若有近期與受疫區相關的旅遊史或動物、疑似病例接觸史,且出現發燒、頭痛或神經學症狀,应注意風險並諮詢當地檢疫或醫療單位。由於目前缺乏普遍可用之特效療法,公共衛生重點在於早期發現、病例隔離與接觸者管理,以降低群聚感染與院內傳播風險。
尼帕病毒的國際散發情況提醒各地檢疫與臨床監測的重要性。面對可能的跨境輸入病例,跨部門協調、迅速通報與透明資訊發布是疫病防治的關鍵。記者關注後續疫情與各國檢疫措施的變化,並建議民眾以官方公告為準,必要時諮詢醫療專業人員。
重點回顧
南韓因印度與孟加拉病例提高警示,將尼帕病毒列為第一級傳染病;本文說明病毒傳播與典型症狀、檢疫重點與就醫風險,並提醒防疫限制包括尚無普遍可及的特效預防或治療。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