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被冒名社群帳號發聲明 提醒民眾勿受假帳號誤導

2025-10-22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醫師被冒名社群帳號發聲明 提醒民眾勿受假帳號誤導

關於醫師被冒名設立社群帳號的情況,本文說明事件要點、常見風險與實用的分辨方向,並提供何時應尋求合格醫療專業協助的建議,協助民眾降低受騙與資訊誤導風險。

事件說明

關節科專科醫師呂紹睿發布聲明,表示並未以個人名義經營任何社群帳號,也未以個人身份代言醫療或保健產品。醫師提醒,若有人以其名義私下提供診療或推銷商品,應提高警覺並慎防詐騙或誤導性醫療資訊。

此類冒用個人名義的情形可能讓病患混淆真偽,影響判斷與就醫選擇,醫療專業人員與機構均強調應以正式公告為準。

冒名情形與潛在風險

冒名帳號常見行為包括以醫師名義發表診療建議、推薦或販售特定產品、要求私下聯絡或金流交易。這些行為可能涉及詐騙、誤導性宣稱或不完整的醫療資訊傳遞,進一步影響個人健康決策。

即使內容看似專業也可能未經核實;民眾若依賴未確認來源的指示而延誤就醫或採用不適當處置,可能產生風險。

民眾如何辨識疑似假帳號

  • 留意帳號是否自稱提供個別診療或直接處方用藥,以及是否要求私下付款或提供個資。
  • 注意語氣是否偏向商業推銷或過度保證療效,專業醫療建議通常不會以個別案例一概而論。
  • 查核醫師或機構的官方公告與公開資訊,優先以醫療院所或合格專業人士的正式說明為準。
  • 當懷疑身分被冒用時,避免直接在可疑帳號上分享個人醫療資料或金流訊息。

何時應尋求合格專業協助

若因網路資訊而對健康有疑問、症狀持續或惡化,建議向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諮詢,不應自行依賴未經查證的社群內容作治療決定。針對可能的詐騙或冒用情況,受影響者亦可向相關單位反映,尋求進一步協助。

記者觀點式收束

面對網路與社群平台上的資訊流通,醫師被冒名的事件提醒民眾在接收醫療相關訊息時保持審慎,優先以正式來源與合格專業意見為依據,避免在未確認真偽前採取可能影響健康的行動。

重點回顧

本文說明醫師被冒名設帳之情形、辨識假帳號的實用指標與可能風險,並強調遇到醫療疑慮時以合格專業諮詢為主,避免延誤就醫與受騙。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